很多人只知道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但却不知道肾虚其实分两种情况: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不辩证很容易用错药。 那么六味地黄丸到底适用于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生活里常常出现的脱发、腰膝酸软、耳鸣眼花到底是不是应该吃六味地黄丸呢? 中医专家指出,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它以滋补肾阴为主,更适用于肾阴虚。 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遗精、梦遗、早泄等。 现在很多人都有脱发的烦恼,其实脱发和头发早白也是肾阴虚的表现。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如果肾中精气不足,失于滋养,使得虚热内生,肾阴虚损,还可以导致早衰甚至早亡。可见,对于肾阴虚千万不能大意。 六味地黄丸中包含有三补和三泻,虽然它是补肾的良药,但是其中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而中成药中每味药的剂量是固定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体质服用。有些人吃了六味地黄丸会出现上火的情况,所以医生在开六味地黄丸的时候都会根据不同人的体质调配药的剂量。但总找医生调剂量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如何解决呢? 其实我们人体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六种药对应六个穴位,下面就一一介绍给大家。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方剂解读:
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 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 依据药性来推穴性,可以用足三阴经的原穴太溪穴、太冲穴和太白穴来补肾、肝、脾,用足三阴经的荥穴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来起到泻的作用,这就是身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际上,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特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在补的同时会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实际上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和太白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 此外,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如果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的六个穴位,称为六味地黄丸。 |
|
来自: 昵称15607564 > 《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