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君子中庸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再谭《中庸》

 山佳国学谭 2019-05-23




62、君子中庸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再谭《中庸》

    《中庸》最后连续引用诗经作为结尾。“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之道,虽然深藏不露而却日益彰明;小人之道,则显露无遗而却日益消亡。有意显示的不是真诚。君子之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真诚的仁德境界了。真诚行中庸之道本来就是很平常的。因此,“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也会表现的很明显。所以君子通过自我反省而无愧疚,无恶念存于志向。君于的德行之所以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大概这就是一般人所看不见的地方吧?这就是“慎独”的境界吧!所以“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经》说:君子独自在室内,也能做到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没做什么事也是让人尊敬的,没有对人说什么话也是值得信任的。“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经》说:进言感神明。肃穆无争执。所以君子不用奖赏而百姓也会努力,不发怒而百姓也会畏惧。君子因真诚方可中庸,不需有意的显示,也会表现的很明显,因此,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