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 不好意思,上错了, “尾骨痛”是一种我们身边的常见症状 很多女性在自然生产后会出现 严重起来叫人“坐立难安睡不宁” 患者长期感觉到尾骨位置疼痛 但不会向外扩散 一般在久坐或要起立时特别疼痛 在用力排便时也会出现疼痛 多数产后妈妈出现尾骨痛的原因是生产时胎儿的头会将尾骨向后撑开,同时怀孕和分娩容易导致骨盆前倾,在坐姿状态下,与椅面的接触点更容易靠近尾骨。 但尾骨疼痛的症状又不仅限于产后妈妈 下面我们将借助一例真实案例 为大家分享尾骨疼痛的治疗思路 文章导读 1.患者评估 2.病因分析与治疗思路 3.治疗方法分享 患者评估 患者女性,28岁,文职工作者 主诉:久坐会出现尾巴骨偏右侧出现疼痛,跳跃、下蹲、打喷嚏,用力排便时也会出现同样的疼痛,偶尔会有漏尿情况发生,大约每月1次 VAS:6分 X片:尾骨内扣,向右侧偏移 查体:五项骶髂关节功能检查都显示阴性 触诊:右侧髂尾肌、尾骨肌,激痛点较高 诊断:尾骨错位(内扣,向右侧偏移);盆底肌无力 病因分析与治疗思路 病因分析 尾骨(coccyx)略呈三角形,由3~5节尾椎愈合而成,一般在30~40岁才融合完成。底向上伸的尾骨角是第1尾椎的上关节突,它与骶角相关节,在尾骨角外侧,每侧有一对向外平伸的尖突,它们是尾椎的横突。第2尾椎的横突甚小。第3、4尾椎退化成结节状小骨块。 尾骨是由三到五块小骨所融合成的,再由韧带与退化的椎间盘与荐椎相连节,所以荐椎与尾骨之间是有些许的活动角度的,一旦因外伤或过度的活动超过正常的角度,就会拉伤这些韧带而导致尾骨痛了。 患者主诉会出现疼痛的几个动作:跳跃、久坐、下蹲,都需要盆底肌参与发挥力量,但是由于右侧盆底肌处于闭锁缩短状态,因此在主动收缩时会诱发疼痛。 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尾骨肌一端都附着在尾骨上,当尾骨位置发生变化时,这些肌肉也会发生相应变长或变短的变化,同时因为这些肌肉中有尿道、阴道、肛门这三个孔,所以当它们变化时就会影响到排便、排尿和性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患者用力排便时会出现疼痛,以及偶尔会有漏尿的情况出现。 同时这些盆底肌也是重要的核心肌群,如果当她们出现问题时,会造成腹压不足,因此会造成在打喷嚏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疼痛。 治疗思路 从关节角度考虑 针对尾骨内扣和向右侧偏移,为患者进行相关体内和体外尾骨手法复位。 从肌肉筋膜角度考虑 右侧的盆底肌处于闭锁缩短状态,左侧的盆底肌处于闭锁延长状态,因为内收肌群和肛提肌处于筋膜联系,因此锻炼右侧内收肌,拉伸左侧内收肌。同时着重锻炼左侧盆底肌。 治疗方法 1. 体外复位 患者侧卧,右侧朝上,屈髋屈膝,治疗师一手放在尾骨侧面,一手放在右侧膝盖上,让患者抗阻髋外旋的同时,治疗师将尾骨推向对侧。 2. 锻炼右侧内收肌 先将髋关节放在髋外展位,再做等长收缩激活内收肌。 ![]() 3. 拉伸左侧内收肌 将大腿放在髋外展位,保持15-30s。 4. 锻炼盆底肌 1)收缩——放松训练 膀胱排空,指示患者收紧盆底肌肉,像是试图阻止尿液流出或忍住放屁一样,持续3-5s,然后放松,重复10次 2)快速收缩 要求患者执行盆底肌肉快速、反复性收缩,同时维持正常呼吸速率和保持辅助肌肉和保持辅助肌肉放松,每回运动尝试重复15-20次 3)盆底肌放松运动 指示患者收缩骨盆底,如同执行强化肌力运动般,然后允许骨盆底完全自主的释放和放松,收缩盆底肌可以向想象成电梯上升,放松盆底肌可以想象成电梯下降到地下室 ![]()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VAS:1-2分 这个案例可以为其他类似尾骨疼痛提供参考,值得治疗师们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漏尿、盆底肌无力的情况,我们会习惯性认为是产后妈妈的“专利病”。诚然,这些病症在产后人群出现的频率会更高,但在当代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中,我们的盆底肌早就在潜移默化中保守摧残。 关注盆底肌,应该像我们保养皮肤那样 高端护肤品的使用年龄越来越低 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关注却远远不够 “疼痛”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告 别再对自己说“忍忍”了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