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满后古人必吃一蔬食,还可增强肾功能,现在菜场都有卖

 昵称散步收藏 2019-05-23

小满后古人食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时序已过小满,大家的感觉天太热了。今年因为干旱,天气尤热。这个时候,过去人会通过饮食调整,以适应时序,迎接下面将会到来的大暑天。

(夏日小睡)

从先秦时,古人就总结出了气温升高后的饮食方案,称为“夏食”,夏食的特点是——“轻甘重苦”。

提到饮食调整,中医往往会引用《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说法,认为热天到了,应该多食味苦之物,理由是“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而且,多“吃苦”还能壮阳,即所谓,“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具体到小满以后,时令菜是“苦菜”、“苦瓜”一类,多饮茶(茶味也苦),尤以苦菜最受欢迎,古人热天必食。

(凉拌苦菜)

中国人食用苦食、苦菜的历史相当早。以苦菜来说,中国是苦菜的原地产之一,在过去十分廉价,至今仍很便宜,现在菜场、路边摊都会有卖的。

苦菜又叫“苦荬菜”,属菊科苦苣菜属,为一两年生草本蔬菜。先秦时,中国人吃苦菜已很普遍。如《诗经》的《谷风》和《采苓》两首诗中,均提到了苦菜。

《谷风》是一首弃妇诉苦诗,其中有一句,“谁谓茶苦?其甘如荠。”意思是,谁说苦菜苦,我吃了像荠菜那样味美可口,寓意自己命太苦。

(古人打场情景)

苦菜在野外的生命力极强,唐朝诗人白居易那句名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吃又生”,用在苦菜身上最恰当了。

苦菜在春秋都可以采摘,古称“采苦”。《唐风·采苓》中所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就是说在首阳山下采摘苦菜。

那么,古人为何要在“小满”前后,特别是小满当天吃苦菜,其俗起源于何时?

从史料来看来,“小满吃苦”也很早。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解》(卷六)中,即有“小满之日,苦菜秀”的说法。

(古代夏日居家女性)

“苦菜秀”系“小满三候”中的第一候,所谓“候”,即植物特征,另外两个是依次是“靡草死”、“小暑至”,分别相隔5天时间。《逸周书·时训解》称,小满后“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就是这意思。

一年中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每一节气中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古人把此时节吹来的风,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花信风”。

为便于记忆,古人选择一种最典型的当令开花植物做代表。小满时苦菜花最美、菜最好吃,于是有了“苦菜秀”之概念,这也是古人在小满日吃苦菜的最原始原因。

(古代夏日找凉)

但小满吃苦菜风俗的形成,并得以流传至今,并不这么简单。

小满时夏熟谷物正在灌浆、快要成熟却未成熟,故名“小满”,正是青黄不接时。苦菜是作为“饥荒菜”出现的,是古人充饥用的。

在粮食欠丰年景,古人纷纷采苦,以填饱肚皮——所以,后人小满吃苦菜之风俗,也有不忘饥荒,有时防无时的含义。

在《救荒本草》等书中,苦菜都是一种重要的救荒植物,古谣言称:“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明人王磐《野菜谱》(又称《救荒野谱》)亦称:“苦麻苔,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但愿收租了官府,不辞吃尽田家苦。”

(明《野菜博物》中插图)

苦菜虽苦,却是民间的活命菜,在历史上还一度被视为“吉祥菜”。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记载,吴末帝孙皓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在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菜农吴平家的一棵苦菜竟然长了四尺多高,一般只能长尺把。朝廷知道后认为这是祥瑞吉兆,遂改称苦菜为“平虑草”,封吴平为“平虑郎”。

所谓“平虑”,指理想的执政境界,和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概念差不多。

另外,从药用功能上来看,天热后吃苦也是好事。

(古人生活)

在炎夏季天即将到来前,吃苦是迎夏防病需要,有保健的作用。

在中医眼里苦菜身价很高,明人李时珍称苦菜为“天香菜”,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引《洞天保生录》称,“夏三月宜食苦 ,能益心和血通气也。”

民间说的更朴素,“天热食苦,胜似进补。”

夏天多食苦味蔬食,已被现代医学证明是合理、有用的。可见,小满吃苦菜有多咱考虑,不是现代人的“换口味”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苦菜有苦味,过去有奸商将之晒干后,当茶叶售买。

清朝时,北京不少茶栈会在春天大量收购苦菜,晒干后压制成“南方砖茶”,冒充上等茶叶,运往蒙、青、藏等地售给牧民。

(现代路边菜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