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隶书学习的包括三个重要步骤,缺一不可。那就是了解汉隶、临摹基础,进阶创作。 汉隶初学者最容易陷入的两个误区: 1.以帖学用笔写汉碑,不古,易俗 2.不深入,不系统,偏攻一碑,不能取精用宏,单一,易板。 我相信广大书友,非常期望减少自己学汉隶的过程中犯错的次数,如果有一位名师可以帮你从0到1,攻克所有难题,你肯错过吗? 先不要说出来你的答案,往下看。 01 基础临摹讲究方法更讲究态度 汉隶的基础临摹不同于其他书体,在汉隶带着汉代文人的精神气息,切不可过于机械的重复性临摹,没有全身心投入自己,这样抓不住原作的精神气息,只得一具空壳。 汉隶创作最好的临摹方法便是:入心入神入心。先读临摹作品原本,体会原作精神,更体会其书家在当时创作的心情,寓情于景。 第一种方法学的快,一下子就能出“效果”,但走不远;第二种方法入门难,如果没有名师指点,花再多的力气都是白费,一旦找到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才能终身受益。 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对汉代隶书有这一份执念,那么我们就直戳重点,初学者解决最容易陷入的2个误区的办法是什么?如何才能学好汉代隶书,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汉代隶书作品? 为此,我们请教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培训中心副主任:王春山老师来为我们解答。 02 如何避免以帖学用笔写汉碑? 怎样才能写出格调高古、气息淳厚的隶书作品呢? 王春山老师凭借多年经验,一语点出:首先解决用笔问题。汉碑久远,多斑驳漫漶,这种自然美,冝用长锋羊毫,提着笔,顶着纸,涩进徐行,才能书写出厚重、朴拙、雄肆的汉碑线条!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也就是说只有软笔才能写出硬字来(金石气)。今人作隶,多把笔铺下去,一刷而过,线条苍白,索然无趣,更谈不上金石之味了。 所以我们在基础临摹时,一定要重点放在用笔上,提软笔,掌笔法,顶纸而行,背如卧山,臂弯用力书写线条! 03 如何解决创作时风格单一的问题呢? 王春山老师认为:这就要解决造形,也就是风格。 东汉晚期,汉碑构成礼仪文化中心“语境”,儒学也开始向汉碑全面渗透,所以汉碑的传世数量开始庞大起来,风格类型也多样起来。 清王澍所谓:一碑一奇,莫有同者。从风格上学汉碑便成了一个专门的课题,那么汉碑有哪些风格呢?朱彜尊说:汉隶凡三种,一方整,二流丽,三奇古。 王澍《虚舟题跋》中说:汉碑分雄古,浑劲,方整三类。 由此可见汉碑风格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一,方拙朴茂,峻抒凌厉,有《张迁》《西狭颂》《鲜于璜》《衡方》等; 二,典雅凝重,法度森严,有《礼器》《史晨》《乙瑛》《华山》《孔庙》《曹全》等; 三,奇古浑朴,诡谲多变,有《夏承》《鲁峻》《石门颂》《杨淮表》等。 所以我们学汉隶,要在风格上着手,再从具有这类风格的所有经典中取舍,触类旁通,反复锤炼,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成效,若不晓风格流变,胡乱取法,秦而秦,暮而楚的,是一点不中用的。 老师说,解决了这两个大的问题,汉隶的基础临摹就没什么问题了。掌握了基础临摹的精华,对于从一而终的汉隶笔法,想必你也会有精进。 王春山,字崟之,号衎公,别署韩州漫士,室称衎庐、兰风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书法高研班导师,《中国书画》杂志社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副秘书长,《艺术追踪》杂志执行副主編。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赛并多次获奖。入编多部作品集并被多家专业机构收藏。荣宝斋《艺术品》期刊艺苑、《青少年书法报》国展菁华、《书法导报》实力派、《书法报》名家曾做专题报道。 线装书局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迎2013 法兰克福书展系列丛书——王春山》卷、国家文化艺术类综合期刊《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特刊出版王春山卷、《艺术追踪》杂志特刊出版王春山卷。 “我开始学书,先写的汉简。东汉晚期的仪式化,使得隶书逐渐取得官方的正体地位,由徒隶的庶民化书风,一跃成为庙堂体,这种“文本”演化,很大程度上汉隶以汉碑为典范,也就是隶书与碑的结合才在终极意义为隶变的完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在汉碑之前存在的简帛书法已具有隶书的性质和风味,所以我先学汉简,我们知道,汉简为墨迹(即帖学写法),从中可见隶书演变的诸多信息,但汉简字大一厘米左右,写大了就相对困难,或谓有失原字精神,遂学汉碑,初练《曹全》《礼器》,以求法备,进而练《石门》,以求恣肆野逸,再晋练《好大王》,以求憨拙古奥,这样上下贯穿,方得线条的质感,造形的奇古,章法的多变!” 老师个人学隶书的过程是如此的有章法,先学笔画再练线条,选取不同的碑帖来钻研其精华化为己用。也因为其深研汉隶一道,老师曾多次入展,对于关于汉隶创作入展的经验,可以和各位书友分享:“其实我参展获奖的作品多半为行草书(帖学),但我用在汉碑学的时间最多,因为我清楚:帖流便,而失于滑;碑凝重,而失于滞。所以我力求用写碑的方法打通行草书的创作,从而使行草书的线不漂浮,不苍白,于流便中寓朴厚;灵动中寓憨拙。” 汉隶对于线条和笔画的严谨可以解决帖学流派线条过于滑润而无刚劲的问题,又能很好的缓解碑学流派线条浓重很容易停滞的现象,故而,学汉隶好多处处。 如果有一位名师可以帮你从0到1过程中, 攻克汉隶笔法难学的机会,你肯错过吗? 为了帮助更多汉隶爱好者能够解决基础临摹的笔法问题,王春山老师联合墨池开办了这套基础汉隶课——《揭秘礼器碑核心笔法》,掌握汉隶基础临摹笔法,提升技艺不再难。 此次课程之所以选用《礼器碑》来作为课程主讲,是有原因的: 《礼器碑》是汉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整饬而不失畅达。笔画瘦硬,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捺笔,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细之内形成明显反差,外平正,内奇崛,体势变化貌似平淡,实则丰富,布局疏朗,骨力通达,神完气足。 此碑自宋以降,著录最多,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峻逸,方整秀丽,艺术价值极高,清王澍《虚舟题跋》谓:《礼器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可见其在汉碑当中的崇高地位。 《礼器碑》结构严谨,字法规范,虽多方笔,却又略带圆意,将矛盾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到位,非常巧妙。笔画的粗细、方圆,笔势的动静、向背完美统一在一起,清丽遒劲、庄重典雅,高古且充满逸趣。 学《礼器》关键有以下点 :1,纵缩横伸,抑扬适度;2,上下紧凑,左右捭阖;3,蚕无二设,雁不双飞;4,粗细有致,波磔劲健。 04 那此次课程的适合人群有哪些呢? 王春山老师会针对以下同学来进行精心点评和指导: 一:对汉隶笔法有困难的书友 二:基础临摹时期没有系统方法的书友 三:喜爱《礼器碑》一脉风格的汉隶书友 课程里,王春山老师会全程解答你的疑惑,让你每节课都收获满满,学此次课程可以得到: 通过《礼器碑》学员可以明白隶书的多种风格,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经典汉碑来学,然后解决隶书创作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能解决以下问题:1,解决如何用笔;2,解决线质问题;3,解决造形问题;4,解决章法问题。 你看,有如此专业的老师用心准备的课程,你还肯放过这次机会?! 本次课程报名异常火爆,我的建议是先点击下方立即报名!!! 为自己先争取一个名额!!!且,第一节课仅需1元! 授课安排 本次课程分4个课时,5月28日19:00第一节课,在微信群内以语音+图片+小视频的方式直播授课,每节课90~120分钟。 第一节试听课1元,后续正式课每节50元,打包报名立享8折优惠,共120元。 课程均会整理回放,供学员反复观看,回放永久保存在公众号中。 快去报名听课吧! 第一节课仅需1元哦! 导师作品欣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