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提到了股骨颈疲劳骨折的一些话题,貌似发病率很低,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讲,还是非常值得引以为鉴的,这些人群主要有: 刚服役的士兵; 长跑运动员; 重复性体力劳动者; 篮球、足球、网球、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 经常坚持“大剂量”运动锻炼的中老年人。 1.经典案例: 相信即便是不少的医生,看了片子也能得出这么个结论:股骨头坏死塌陷! 的确看上去,标记蓝色★的地方塌陷, 双侧股骨头不圆,左侧更是呈“马鞍状”。 正常的股骨头是这样的: 左边高亮区域是坏死区植骨影, 右边“L”侧是正常的左侧股骨头 对应的核磁共振是这样: 真相是这样吗? 不止这么简单! 问病史了吗? 有无核磁共振影像? 乱花迷眼的结果,扑朔迷离的线索 确诊股骨头坏死, 通常要结合三要素: 病史、症状和体征、影像 可疑病史比如: 长期饮酒、应用激素、肥胖、潜水员 症状和体征如: 腹股沟区、下腰部及膝关节上方大腿内侧疼痛 影像,尤其是MRI是必不可少的, 点击:典型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看一下这位军人的核磁共振: 该病例第三幅图最下方一行影像显示:在塌陷区周围有明显骨髓水肿,信号均匀,无“双线征”,这一点至关重要,由此判定不是股骨头坏死! 以下为患者CT片: 该CT图像模糊,但基本可见:股骨头不圆,和“塌陷”极其相似,但看不到明显的坏死骨高低密度混杂影,就像下面的这样: 解密: 结合上篇我们谈到的股骨颈疲劳骨折的病理分析,本案最大的可能是持续的高强度训练导致股骨头颈发生骨髓水肿,继而发生了股骨头软骨下骨折(近期会列专题详谈)或股骨颈疲劳骨折,因为疼痛不会像骨折一样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在休息中得到缓解和修复,正如下图中箭头所指部位,明显可到股骨颈变粗,正符合股骨颈骨折以后的修复表现;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拄拐保护,已经发生骨髓水肿和软骨下骨折的股骨头力学性能下降,逐渐发生塌陷,髋关节活动度如同股骨头坏死同样结果的功能受限,于是便形成了目前的假性“股骨头坏死塌陷”。 股骨颈反应性骨增生,和疲劳骨折反应性修复表现吻合 骨髓水肿在前,外形塌陷在后,继发性改变是结果 假设: 根据病史分析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髋关节可以疼痛,第一时间行核磁共振检查,第一时间使用拐杖、制动休息、药物治疗,完全可以逆转本病的发生发展。 2.更为悲催的病例: 男,43岁,搬运工人右髋间断疼痛半年,休息后减轻,无明显诱因加重一个月: 核磁提示股骨颈骨髓水肿 建议住院治疗被拒绝:没钱! 一周以后因疼痛加重,不能行走而再次来院就诊,复查X线片如下: 股骨颈骨折、明显移位! 再次详细询问病史,病人为常年从事大理石切割工人,一块完整的大理石重约1~2吨,需要切割成小块(>50Kg),常年就是这样切割、搬运、切割、搬运: 从骨髓水肿到疲劳骨折,悲剧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笔者告知患者需要进行关节置换的时候,病人抛出两个字:“没钱......” 转身离去。 望着轮椅上患者的背影,笔者心情无比沉重: 早期诊断,何至于此; 尽早转发这条微信,或许能挽救多少家庭,改变多少人生...... 股骨颈骨折专题阅读: 骨髓水肿专题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