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和中药湿热敷两种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留梦心田 2019-05-24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和中药湿热敷治疗两种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NTCS)的疗效差异,比较了病人的颈部肌力情况,以期在临床应用针灸治疗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CS)时能更有针对性地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疗效参考指标。方法:将63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颈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32例和中药湿热敷组31例。针灸组脱落和剔除各1例,中药湿热敷组脱落1例。针灸组采用针刺双侧颈夹脊穴(第2、4、6对)、天柱、大椎、肩井穴,留针20分钟,中间10分钟时行针一次,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即止。湿热敷组采用颈肩部中药湿热敷治疗,中药方剂采用北京按摩医院院内制剂“活血洗剂”,局部湿热敷,每次治疗20分钟。两组病人均每日治疗1次,10次结束试验过程。以VAS疼痛量表、NPQ颈痛量表、MCU肌力测试为疗效指标,从生活改善情况、颈痛缓解情况及肌力改善情况来评价两种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综合疗效和镇痛效果。讨论能否将颈部肌力这一指标作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参考指标。结果:1、基线情况比较:在治疗前,二组病人进行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颈部肌力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线比较,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各项数据均显示二组病人基线均衡,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存在可比性。2、观察指标结果比较:①组间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分别进行VAS和NPQ的组间比较,t检验后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针灸治疗方法明显优于中药湿热敷治疗。在MCU颈部肌力比较方面:治疗后经t检验,针灸组病人在4个方向上的肌力改变程度都明显优于湿热敷组病人,P<0.05显著性差异存在。针灸组的绝对值比湿热敷组高,说明在改善患者颈部肌力方面针灸组采用的方法优于湿热敷组。②组内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分别进行VAS和NPQ的组内比较,经t检验,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二种治疗方法均有降低颈型颈椎病人VAS、NPQ评分值,都可以有效改善颈部疼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MCU颈部肌力组内比较:治疗后针灸组和湿热敷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MCU测得肌力经t检验,P<0.05说明在各个方向上肌力明显增长,所得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针灸治疗和中药湿热敷治疗均对颈部肌力改善有作用。3、 临床疗效比较:①综合疗效比较:针灸组有效率是100%,湿热敷组的有效率是96.67%,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灸组治愈率是46.66%,湿热敷组治愈率20.0%,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镇痛效果比较:针灸组有效率是96.67%,湿热敷组有效率90.0%,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显效率针灸组是46.66%,湿热敷组是20.0%,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③复发率比较:针灸组为6.67%,湿热敷组17.24%,经校正卡方检验,P>0.05故在复发率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④相关性分析:在针灸组和湿热敷组的复发率和综合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中两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肌力增长和综合疗效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前屈方向P<0.05,其余各组各方向比较结果P<0.01显著相关。结论:1、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显著。2、针灸治疗与中药湿热敷治疗相比,对颈型颈椎病在镇痛效果和颈部肌力改善上优势明显。3、颈部肌力的改善可作为评价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的辅助参考指标。4、颈部肌力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型颈椎病的辅助方法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