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源記

 玉虛_青弘毅 2019-05-24

从考古上来讲

我感觉

这是地下世界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个结构,其实是典型的魏晋时期的墓道…

秦汉魏晋时期,墓道的入口做成前窄后宽,目的是为防盗墓

民间为了避忌死人,是不会把村社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不然自己住的地方不就和死人一样了吗?

桃花源记出自陶渊明

陶渊明是在东晋时代

这是时代背景

同时,《葬经》有云:门前桃桑,为大凶。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桑都是聚集阴气的

墓道结构,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阴,有桃树辟邪。这些当时的墓地标配,在《桃花源记》全配齐了…

当然

如果这么说还有疑虑

不能确定

那么看这句话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文中说,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为躲避战乱在此定居,从此代代与世隔绝,一直到了东晋时期。看清楚了,他们是一直与世隔绝,从未与外界有任何接触。可是陶渊明提到,从秦末到东晋时隔五百年,这群人穿的衣服居然和外面人一模一样。这就十分离奇了…

而实际情况,东晋时期,汉服明显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响。其衣服款式和500年前的秦朝真不一样啊。那么衣服从哪里来的呢?推测,这些人穿的衣服是祭祀的时候烧过去的…

还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什么时候会设酒杀鸡作食?祭祀…

当然如果说这是桃花源好客的话,那么为何“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按理说一次大招待还不行,得家家轮着招待?

还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这个字,在古代有时候是被拿来形容墓道的意思,这就更能作证之前的的推测,同时,竹子和桑葚最茂盛的时期是五月和七月,而桃花,则是三月…这里,本就有一个巨大的时间谬论在这里。

如果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拿来形容一个自由自在的小山村似乎有点太过于不现实了,那么,如果是拿来形容一座座整整齐齐修葺起来的坟墓,是不是就很贴合了呢?哪怕条件再不好的人家也不敢在修坟上含糊吧…

所以,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真正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他看见了满是桃花盛开的地方,然后看见一个墓道,他弯腰走了进去,墓道先窄后宽,随后豁然开朗,看见墓道深处那一座座被整整齐齐修葺起来的坟墓…至于吃饭请客等事,正是看到墓前祭品,环境影响,吓懵比生幻觉了…

包括最后复寻桃花源

做个记号却找不到,还迷路了

鬼打墙…

懂了吧…

所以,每次看《桃花源记》,都觉得这真是一篇神文啊

个人观点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