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4.推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 对于HFrEF患者推荐应用ACEI(Ⅰ,A)或ARB(Ⅰ,A)或ARNI(Ⅰ,B)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特定患者还可联合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有HFrEF患者均应使用ACEI,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Ⅰ,A)。对于NYHA心功能Ⅱ~Ⅲ级、有症状的HFrEF患者,若可耐受ACEI/ARB,推荐以ARNI替代ACEI/ARB,以进一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Ⅰ,B)。该推荐主要基于PARADIGM-HF试验,与依那普利相比,ARNI使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降低了20%,使心脏性猝死减少了20%。 5.更新了慢性HFrEF患者治疗流程: 新指南对慢性HFrEF治疗流程进行了优化,对所有新诊断的HFrEF患者应尽早使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并逐渐递加剂量,分别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对于有淤血症状和体征的心衰患者,应先使用利尿剂以减轻液体潴留。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应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治疗: (1)若仍有症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1.73m-2、血钾<5.0 mmol/L,推荐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2)对于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如能够耐受ACEI/ARB,建议用ARNI替代ACEI/ARB,以进一步降低心衰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3)若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窦性心率≥70次/min,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5%,可考虑加用依伐布雷定。 (4)若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或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的适应证,应给患者进行推荐。以上治疗方法可联合使用。 (5)若患者仍持续有症状,可考虑加用地高辛。 (6)经以上治疗病情仍进展至终末期心衰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心脏移植、姑息治疗或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优化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以使患者最大获益,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症状、体征、肾功能和电解质等。 6.修订了CRT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以往指南中,CRT手术方法一般指狭义的双心室起搏。本指南首次提出了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可以作为CRT的另一种方法。如果通过HBP可纠正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病变(尤其是左束支传导阻滞),理论上比双心室起搏更加符合生理特性。本指南审慎推荐HBP主要适合以下需要CRT的患者: (1)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 (2)CRT术后无应答; (3)药物控制心室率不理想的心房颤动(房颤)伴心衰且房颤导管消融失败或不适合房颤消融,需要房室结消融控制心室率; (4)慢性房颤伴心衰,需要高心室起搏比例。HBP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尤其是对生存率的影响。 7.更新了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 新指南强调应尽量缩短确诊及开始治疗的时间: (1)在急性心衰的早期阶段,如果患者存在心原性休克或呼吸衰竭,需尽早给予循环支持和/或通气支持; (2)应迅速识别威胁生命的心衰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急性机械并发症、急性肺栓塞等),并给予相关指南推荐的针对性治疗; (3)根据新的急性心衰临床分类(分类的依据为有无淤血表现和外周组织灌注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治疗策略。 (未完待续【接下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