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府药对

 三鄉之都 2019-05-24

​3.脏腑用药药对

一、心

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3、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甘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山栀,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

 

    二、肝


    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3、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苁蓉。

    4、平肝潜阳___(1)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菊花。

    6、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三、脾


    1、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莲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芡实。

    2、温脾阳----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叩,白叩仁,砂仁,草豆叩,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芡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苍术,白术,如米,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砂仁,叩仁,陈皮,木香,藿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兰。

    6、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

    7、清脾热----黄连,黄芩,大黄,连翘,石膏,山栀子,芒硝,西瓜,绿豆.

 

    四、肺


    1、滋肺阴----天冬,麦冬,沙参,山药,阿胶,百合,川贝,黄精,玉竹,花粉,石斛。

    2、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

    3、敛肺气——白果,五味子,诃子,乌梅,粟壳,白芍。

    4、止肺气——白芨,仙鹤草。

    5、通鼻窍——辛夷花,苍耳子。

    6、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生姜,紫苑,款冬花

    7、清肺热——桑叶,黄芩,知母,栀子,瓜蒌皮,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芦根,茅根,枇杷叶。

    8、宣肺气——桔梗,杏仁,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蝉蜕,百部。

    9、降肺气--百前,前胡,枇杷叶,马兜铃,莱菔子,苏子,款冬花,旋复花。

    10、清热痰--贝母,瓜蒌,天竺黄,竹沥水,胆星,射干,百前,黄芩,芦根。

    11、温寒痰--白芥子,半夏,细辛,陈皮。

    12、化痰核--夏枯草,贝母,瓦楞子。

    13、泻肺水--葶苈子,桑白皮,黑白二丑,冬瓜皮。

 

    五、肾


    1、滋肾阴--熟地,龟板,阿胶,女贞子,旱莲草,元参,天冬,枸杞子,黄精,紫河车,山萸肉,怀牛膝,制首乌,桑寄生,沙苑子

    2、温肾阳--鹿茸,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补骨脂,巴天,肉苁蓉,狗脊,续断,沉香, 葫芦巴。

    3、固肾精--金樱子,菟丝子,桑螵蛸,莲须,芡实,五味子,龙骨,杜蛎,益智仁。

    4、填肾精--鹿茸,鹿角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

    5、壮筋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

    6、泻相火--知母,黄柏,泽泻,丹皮,地骨皮,元参。

 

    六、胆


    1、温胆(补胆)--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地黄,陈皮,半夏,生姜,干姜,当归。

    2、清胆(利胆)--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川穹,金钱草,苦参,栀子,茵陈,竹茹。

    3、泻胆--龙胆草,茵陈,黄芩,川楝子,栀子,青蒿,黄连。

 

    七、小肠


    1、温小肠--同温脾胃药。

    2、清小肠热--木通,泽泻,栀子,黄芩,灯芯,瞿麦,滑石,茯苓,小蓟,蒲黄,车前子,茅根,猪苓。

 

    八、胃


    1、温胃阳--同温脾阳。

    2、益胃阴--石斛,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

    3、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滑石,大青叶,芦根。

    4、散胃寒--良姜,生姜,丁香,草寇,毕澄茄,肉桂心。

    5、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

    6、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黑白二丑。

    7、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枇杷叶,半夏,竹茹,乌药。

 

    九、大肠


    1、温大肠--同温脾胃药。

    2、涩大肠--石子,诃子,乌梅,秦皮,肉豆,莲肉,芡实,煅龙骨,煅牡蛎,伏龙肝,粟壳。

    3、清肠热--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败酱草,马齿苋,白头翁,槐花,地榆,侧柏叶,连翘,              芒硝,黑白丑。

    4、涤肠热--槟榔,厚朴,大腹皮,枳壳,大黄,芒硝,黑白丑。

    5、润肠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肉苁蓉,当归,元参,麦冬,生地。

    6、杀肠虫--使君子,苦楝皮,雷丸,南瓜子,槟榔,鹤虱,榧子。

 

    十、膀胱


    1、固膀胱--龙骨,益智仁,鹿角霜,白果。

    2、温膀胱--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毕澄茄,山茱萸。

    3、利  水--茯苓,猪苓,泽泻,木通,滑石,防己,地肤子,车前子,通草,冬瓜皮。

    4、通  淋--扁蓄,瞿麦,海金砂,土茯苓,金钱草,木通,滑石,甘草梢,芒硝。

    5、利湿热--茵陈,栀子,地肤子,知母,黄柏,龙胆草,金钱草。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1.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歌诀:菊芎蔓,耳夷本)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歌诀:鼻辛苍)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歌诀:左桂又桑)


3. 引药达颈部:葛根。


4. 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背姜防)


5. 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歌诀:腰杜断)


6. 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歌诀:胸木砂)


7. 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歌诀:少腹小茴艾)


8. 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歌诀:下肢鸡血防己瓜牛膝)


9. 引药走督脉:狗脊。


10. 引药达皮肤:蝉蜕。


11. 引药入胃:半夏。


12. 引药入肺:桑白皮。


13. 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 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歌诀:心丹连菖蒲)


15. 引药入脾:苍术、白术。(歌诀:二术入脾)


16. 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 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歌诀:上行柴升吉梗蔓)


18. 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歌诀:下行牛代旋)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回乳调经颗粒歌诀:芍麦沙萸肉,女贞旱莲川,芡牡味膝甘。药物:白芍20沙参10麦芽30山萸肉15女贞子15旱莲草12川楝10芡实9煅牡蛎10五味子10怀牛膝10甘草6

@所有人 TJHerbs临床验方推荐:妇科 

调补冲任方

组成:生白术9g,黄芩9g,桑寄生9g,断续9g,人参9g,茯苓15g,莲子肉15g,砂仁2g,生甘草9g。

功能:调补冲任,安奠胎元。

主治:习惯性流产。

用法:本方于怀孕之月份起,每月服5剂,1日1剂,连服3剂后,则隔日服1剂,连服至妊娠7个月。

方解:习惯性流产(滑胎)多以冲任损伤不能摄血养胎所致。胞宫主月经及怀胎,“肾以细胞”。王冰注《素问》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交资,故能有子”,可见冲任二脉于胎孕之关系极为密切,冲任二脉通盛,胎孕自可正常。脉冲、任脉隶属阳明,调阳明即可固冲任;肝肾是冲任之本,补肝肾就是固冲任,是固调补冲任就能起到安奠胎元的作用。“调补冲任方”系根据纪翱臣的“偏方”(白术、黄芩、寄生、续断、陈皮、竹茹、砂仁、甘草)化裁而来,方中的参、术、苓、草补气益脾胃;寄生、续断补益肝肾;莲子开胃进食;砂仁理安胎;白术燥湿;黄芩清热,湿热一去,其胎自安。主要合用,以收调冲任、安奠胎元之功。

加减:胎漏下血者,加阿胶30g、地榆炭30g以清热养血止血;气虚小腹重坠者,加黄芪30g,升麻9g,北柴胡9g以益气提升;血虚腹痛者,加酒当归6g、黄芪30g、白芍15-30g以补气生血,和营止痛;肾阳虚腰冷痛者,加制巴戟天9g、鹿角胶9g以温补肾阳;肾阴虚腰酸痛者,加枸杞子30g、熟地黄15g以滋补肾阴;白带过多者,加麸炒芡实30g、海螵蛸15g以健脾燥湿,涩精止带;恶阻者,加陈皮9g、竹茹9g以理气止呕。

TJHerbs您中医道路上最好的伙伴。(歌诀:参术寄断和茯苓,莲子甘草与砂仁。胎漏阿胶地榆炭,气虚重坠柴升芪。血虚腹痛芍归芪,肾阳虚冷鹿巴戟。肾阴腰痛熟枸杞,白带过多海硝实。恶阻竹茹和陈皮。)

小儿发热治验:发热两天,伴鼻塞流黄涕,咽部疼痛不利,轻咳,少痰,畏寒,汗出,无呕吐,夜寐欠佳,纳可,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方药:银花12连翘12枳壳10桔梗10薄荷5芥蕙10板蓝根12芦根15炒栀子6牛蒡子9淡豆豉10柴胡10赤芍10石膏20浙贝10杏仁10甘草6。

一、风寒型

【病因病机】: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主   证】: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   法】:祛风散寒,

【选   方】: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8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细辛8克,防风15克,葛根15克,甘草5克,生姜lO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咳嗽加半夏。遇寒加重、寒象显著者加藁本。

二、风热型

【病因病机】:风挟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

【主   证】:重者头痛剧烈,痛胀如裂,面红目赤,恶风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   法】:祛风清热。

【选   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8克,自芷15克,石膏30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羌活15克,白僵蚕15克,滑石20克,淡竹叶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热盛者加黄芩、栀子、薄荷。大便燥结,口鼻生疮,加大黄。伴流浊涕者加苍耳子、辛夷。

三、风湿型

【病因病机】:外感风湿,上犯巅顶,清窍为湿邪蒙蔽,清阳不升。

【主   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脘闷纳呆,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   法】:祛风胜湿。

【选   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8克,独活15克,藁本15克,防风15克,川芎15克,蔓荆子15克,桂枝12克,砂仁12克,泽泻15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胸闷,纳呆,加苍术、厚朴、陈皮。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半夏。

四、肝阳型

【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或化火动风,风阳上扰。

【主   证】: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睡眠不安,口干口苦,面红面赤,耳鸣便秘,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有力。

【治   法】:平肝潜阳。

【选   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30克,生石决明30克,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15克,栀子lO克,黄芩12克,益母草20克,朱茯神15克,夜交藤2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肝肾阴虚加生地、女贞子、枸杞子。睡眠不宁者加枣仁、丹参。头痛剧烈,目赤、口苦、胸痛、便秘者加龙胆草、大黄,或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克)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五、气虚型

【病因病机】:脾虚而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不利。

【主   证】: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陈,遇劳加剧,倦怠乏力,时有眩晕,畏寒少气。口淡乏味,胃纳不佳。苔薄白,脉大无力。

【治   法】:益气升阳

【选   方】:顺气和中汤加减:党参10g、黄芪30g、当归10g、炒白术10g、陈皮10g、升麻3g、柴胡10g、川芎10g、白芍10g、葛根20g、蔓荆子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党芪归术陈升柴,芎芍葛蔓防辛来)

六、血虚型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劳伤过度,久病,失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致气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

【主   证】:头痛绵绵,头昏眼花,午后较甚,神疲乏力,心悸易惊,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

【治   法】;补养阴血。

【方   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2克、熟地黄15克、川芎6克、白芍15克、鸡血藤、何首乌、蔓荆子12克、何首乌18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兼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心悸不安者加麦冬、远志、枣仁。

七、痰浊型

【病因病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浊上扰,阻遏清阳不升。

【主   证】:头痛昏重,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纳食呆滞,身体困重,苔白腻,脉滑。

【治   法】:化痰祛湿

【方   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5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蔓荆子,蒺藜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   减】:胸闷、苔白腻者加厚朴。口苦,苔黄腻者去白术,加胆南星、黄芩。痰浊化热者加黄连10克、竹茹12克。

八、血瘀型

【病因病机】:跌扑损伤,或久病入络,致气血瘀滞,阻塞脉络。

【主   证】:头痛缠绵,势如锥刺,痛有定处,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或有外伤史。妇女月经色褐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   法】:化瘀化瘀。

【方   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白芷10g、生姜各10克,丹参15克,当归12g、柴胡6g、地龙20g、全蝎8g、枳壳10g、赤芍药12g、甘草6g、牛膝12g、泽泻15克,白芥子12克。

【加   减】:疼痛较甚者,可加全蝎、蜈蚣各5克;或乳香、没药、五灵脂。头晕者菊花。睡眠不宁者加枣仁、远志、生龙骨、生牡蛎。

九、肾虚型

【病因病机】:火盛伤阴,或肾水不足,不能濡养肝木,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或肾阳衰微,清阳不展。

【主   证】:头胀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健忘遗精,腰痠困痛,肢软乏力。舌红,脉沉细无力。

【治   法】:滋阴补肾。

【方   药】:主方大补元煎加减:熟地黄20克,山药18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杜仲15克,白芍12克,女贞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加   减】:传统滋补肾阴用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比地黄丸效用尤佳。肾阳虚证见舌质淡,苔薄白,形寒肢冷者,则宜温补。可选右归丸(熟地黄、山药、杞子、山茱萸、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鹿角胶)。或上方加熟附子10克、肉桂5克、巴戟天15克。

十、邪火热毒型

【主   证】:头痛,高热,口渴,甚至抽搐动风者,

【治   法】:治宜泻火解热毒。

【方   药】:清瘟败毒饮:石膏、犀角、黄连、山栀、黄芩、知母、生地黄、赤芍药、玄参、牡丹皮、连翘、竹叶、桔梗、甘草、加羚羊角、天麻、钩藤等。

附:辨六经

1.太阳经:头痛连项背,或有发热恶风寒者,舌苔薄,脉浮者,治宜发散解表,常选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川芎、茯苓、甘草)或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2.少阳经:头痛发于两侧,或有往来寒热、胁痛,口苦,舌苔薄黄、脉弦者。治宜和解少阳,选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加味。

3.阳明经:头痛发于前额或眉心处,胃热口渴欲饮,脉洪大,舌苔干燥者。治宜清胃火。选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味。若肠热便秘,脉沉实有力者,治宜攻下法,选用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加减。

4.太阴经:头痛,食少,大便溏薄,脉迟缓,舌苔白腻者,治宜温中补脾。选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加味。若痰湿重头痛,亦属太阴。可选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蝎蜈片(全蝎、蜈蚣)。

5.少阴经:头痛,四肢逆冷,脉沉细,舌淡苔白者,治宜温经扶阳。选麻黄附子细辛汤(药同方名)加味。老人阳虚感冒多见此证,治疗相仿。

6.厥阴经:头痛甚于巅顶,或有干呕吐涎沫,舌苔白,脉沉者,治宜温肝降逆。选用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加味。

附:辨五官

1.头痛伴耳鸣,或有耳痛与头痛并见,实证从少阳经治,选小柴胡汤加减。虚证从肾治,选方与肾虚证型同。

2.头痛伴目赤多垢,新病多感风热外邪,选桑菊饮。急痛,目赤,便秘,多肝火邪热上冲,治宜清肝泻火。选用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或三黄丸(大黄、黄芩、黄连)加减。若伴见眩晕、视糊、舌红等阴血虚证者,治宜滋养肝肾。选杞菊地黄丸(地黄、杞子、菊花、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3.头痛伴鼻塞、咽痛、脉浮者,宜清散风寒,选苍耳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甘桔汤(甘草、桔梗)。若兼肝火旺,鼻涕黄浓者,宜清肝为主,选清肝保脑丸(藿香、龙胆草)。若伴咳嗽、舌红,属肺肾阴虚者,宜清养肺肾之阴,选麦味地黄丸(麦门冬、五味子、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颈椎病老中医验方

天麻,桑枝,僵蚕,姜黄各10克,珍珠母,生白芍各30,生甘草,钩藤各15,葛根,秦艽各12,丹参20(歌诀:天钩桑珍芍忍僵,丹参葛根秦草姜)

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为腰腿疼痛,麻木:熟地,桑寄生,狗脊,当归,丹参,牛膝,鸡血藤,白芍,黄芪,桑枝,地龙,伸筋草。(熟寄脊,归丹膝,鸡芍芪,桑龙筋

帕金森病继发肌张力障碍歌诀:龙牡龟板焦三仙,赭石葛根芍药甘,伸筋牛膝帕金森,银杏麦芽和僵蚕。药物组成:芍药20甘草6龟板15龙牡各15赭石30焦三仙15葛根30银杏叶30麦芽10僵蚕10伸筋草15怀牛膝10

(抑郁+焦虑)+瘦弱之人=小柴胡汤。所谓“默默不欲饮食、心中烦”。


(抑郁+焦虑)+胖壮之人=大柴胡汤。所谓“郁郁微烦”。 


(抑郁+焦虑)+脾寒腹泻、水舌=柴胡桂枝干姜汤。


(抑郁+焦虑)+舌苔白厚腻=柴芩温胆汤。


(抑郁+焦虑)+失眠严重、惊恐不安、噩梦纷纭、心动悸、脐动悸、烘热夜汗等=柴龙牡。


(抑郁+焦虑)+周身酸楚疼痛=柴胡桂枝汤。献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3克,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莲子10克,小麦30克,大枣14枚、甘草10克,生姜为引,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专治相思病引起的:食不知味,睡不着,做梦

精神恍惚,心里堵得慌。(歌诀:柴胡舒肝去附壳,莲麦二枣草交姜!)国医微课堂医案分享20160902

(验方集锦)红花三藤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白芍30克,甘草6克,青风藤15克,海风藤15克,鸡血藤15克,木瓜30克,生薏米30克,川牛膝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川芎10克,生地12克,细辛3克,马钱子1个(油炸),汉三七3克,土鳖虫6克,白芥子10克,胆南星10克。

水煎服,1日1剂。加水1000毫升,煎2次混匀,取汁600毫升,分3次温服,10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药渣加白酒、陈醋各10毫升热敷腰部。

说明:

本方为治疗湿热瘀滞,痰凝血瘀之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炎的有效方剂,共治疗过50例,连服药2周以后腰痛、坐骨神经痛好转,能够促进一些轻体力工作。‍   (三藤芍草瓜牛薏,桃红桂仙芎细子,三七鳖芥胆南星,腰椎突出特能医。)      

     说说“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那些事儿

2016-09-03 卢医

一、口苦

     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

     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

     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

     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

     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 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 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

     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