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D心脏解剖,心脏原来长的是这种样子!

 糖果堡宝 2019-05-24

心脏3D动图

正前方看心脏和室间隔的效果

切开右心耳,往外翻,耳朵里面交错纵横的这些结构叫梳状肌(像上图梳子)

心耳位于心房上方,血流本来就慢,当房颤时血流速度更慢,再加上左右心耳这些纵横交错的梳状肌结构,所以很容易在这里形成血栓。

所以房颤超过48小时要抗凝治疗3周才能复律。(一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二是要让已经形成血栓机化)。

另外,即使房颤复律为窦性,左右心耳一般不能马上恢复节律收缩,仍处于顿抑状态,叫心房顿抑,所以仍要抗凝4周。

这就是房颤抗凝前3后4 的由来。

下面我们把右心室游离壁也切掉,把三尖瓣、乳头肌透明化,就暴露出清爽的右房右室内部结构

看这里,这是一个倒放的漏斗,在右心室这个漏斗负责收集右心室流出道的血液汇向肺动脉,由于这个漏斗形似圆锥体,故又叫动脉圆锥部。

何谓流出道、流入道?看模拟一个血流:蓝色血流代表流入道它位置较低,绿色代表流出道它位置较高。

右心室有个Y字型扁平肌肉隆起非常醒目,分三个部分c为隔带,a为隔带前脚,b 为隔带后脚,隔带向下延伸为隔缘肉柱,是心脏最大一个肉柱,我们所说的右束支就走在里面,隔缘肉柱的末端和前乳头肌连在一起。

室上嵴和界脊:把心脏抽象的切成两部分

分法一:

经典的解剖学划分方法:以这个丫字作为天然的势力划分范围,分为:

窦部——(窦部上面有内侧乳头肌)、

小梁化部——(小梁化部上面有肌小梁和肉柱)、

漏斗部——(漏斗部上有面圆锥乳头肌供三尖瓣隔瓣附着)。

分法二:

经典病理学分法分膜部、肌部。

没有肌肉就叫膜部,有肌肉就是肌部,膜部势力范围很小,是心室肌最薄的地方,是室间隔缺损最好发的地方。

分法三:

经典供血分法。把室间隔分为前缘和后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有时又叫它室间隔上部和室间隔下部,前室间隔由前降支分出的穿隔支供血,后室间隔由后降支供血,所以这种分法也适用于心梗定位。

分法四:

分室间隔上部、室间隔中部、室间隔下部,就是把上面两分法改为3分法。

分法五:

超声切面分法:分上段、中段、下段,就是在左室长轴切面切断,切线刚好经过间隔上部A点、中部B点、下部C点,它是一个平面的概念。

来源:心脏防治联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