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高僧的一首禅诗,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准提药师安般禅 2019-05-24

生活每天都忙忙碌碌,也按照既定的轨道有条不紊地前行,直到有一天我们厌倦了这样单调的节奏,便会感到心烦意燥,希望获得一份宁静的惬意,得到一种悠然的怀想。可是人生总是不能尽遂人意,失意和痛苦将一直陪伴,烦恼与忧伤也经常不请自来,甚至成为意想不到的座上宾。宋代有一位高僧也有这样的经历,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解脱。

终日看天

宋代:守珣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便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守珣,俗姓施,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师,浙江安吉人。佛鉴慧勤禅师法嗣,亦深得圆悟克勤禅师赏识,世称佛灯禅师。五代时禅僧灵云志勤悟道时写过一首诗偈,“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守珣的这首诗也是一首开悟诗,是借灵云的桃花悟道诗而开悟的。

灵云志勤以寻剑客来比喻求道者,几十年辛苦不寻常,春去秋来,求道者一心一意,只感觉到大自然在不断变化。灵云从树木落叶抽枝,之后又看见桃花开放,领悟到自己一直寻觅的东西,也找到了本我和归宿。守珣刚开始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当他遇见了一件新奇的玩具,就急切地想知道它的玩法和构造。

守珣为了能够像其他高僧那样开悟,不仅废寝忘食地钻研佛经,也孜孜以求地与大师们探讨禅理,但最后似有所悟,却依然觉得眼前看不见光明。于是他内心极其痛苦,却又实在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他郁闷地说,“终日看天不举头”,这里的“天”就象征他希望寻找的佛性;“终日”二字,形容他的执着精神。而“不抬头”表达出诗人为了得道,尽力地排除外界干扰,也表示佛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睹,衲子修禅时不用举头即可见道。

也许是守珣太过执着反而不能自拔,也许是时机不够成熟,诗人虽然竭尽全力,却依然毫无所获。正当他觉得非常迷茫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自己的师父那里看见一首诗,他漫不经心地读了一遍,忽然觉得内心有所触动,于是再次认真地吟诵。“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守珣立刻感到眼眶湿润,这不正是说自己的辛苦寻道过程吗?

于是高僧忽然就感到天地间如此开阔,他的心剧烈地跳动着,似乎要跳出来,自己也好像插上了翅膀,在蓝天上翱翔。他脱口而出一句诗,“桃花烂漫始抬眸”。诗人顺着灵云禅师的思路往下想,当桃花烂漫,佛性大全显现时,抬头便可明心见道。

他终于懂得,原来禅就在自己心中,只要保持清静的本性,就会大放光明,即使不抬头,也能感觉到真如的存在。桃花开放只是一种表象,但诗人由此感受和洞察到“空”的本质,体悟到其中包含的佛性,即使“饶君便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高僧觉得,一旦悟道,不怕任何阻拦和“遮天网”,一切都将势如破竹,水到渠成,从而摆脱世俗约束,并最终进入安乐无为、解脱自在的涅檠境界。

诗人初参本来面目时,终日拔草参玄,无暇抬头。等到他终于破初关,明心见性,此时抬头展眸,只见桃花烂漫,满目春意,一花一叶妙谛充盈,自己也破了重关、契入清净法身。细细品味,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也是如此,从不懂到入门,再到精通,最后成为专家,这也是一个开悟的过程,虽然道路曲折,但最后依然觉得很欣慰。此时“饶君便有遮天网”,又岂能奈何我腾飞!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