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让2小时穿山之旅缩短至20分钟

 zjshzq 2019-05-25

中国铁路

从无到有历经百年

建设每条线路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个“传奇”

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关角隧道

关角

藏语意为“登天的梯”

可见其地势的雄伟险要

关角山

是柴达木盆地之间的天然屏障

关角隧道

是通过柴达木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大门”

也是内陆通往拉萨的必经之路

为了翻越天险

1958年正式开工建设老关角隧道

由于受到当时艰苦自然环境

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1961年工程被迫停工

辗转到了1974年再次复工建设

直到1982年才正式通车

老关角隧道全长4.1公里

平均海拔3600米

前后建设历经25年

作为青藏铁路西格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承担着时代重任和历史转折

建设者们充分发扬了

团结、奉献、吃苦、创业”的卓越品质

为青藏铁路塑造了一座永久的精神丰碑

关角山展线

曾是中国展线最密集的地方

也是老关角隧道的一大特色

正是这个特色

成为当时青藏铁路运输的“瓶颈”

从老关角隧道口算起到察汗诺结束

共有3个车站

其间有4组展线横卧于此

两个8字形展线

一个螺旋形展线

一个马蹄形展线

这一条条看似距离不长的展线

火车却要在其中盘山而行近2个小时

老关角隧道内

常年阴冷、潮湿

到了冬天极其寒冷

最冷时隧道内达零下40多摄氏度

导致隧道内渗漏水结冰

形成“倒金字塔”状冰柱、冰锥

悬挂于洞壁

威胁着列车运行安全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关角隧道养护工区的职工
每天利用固定的“天窗”时间
带着2米长的冰铲、镐头、手电筒
进入隧道内清除积冰
他们穿梭在缺氧而寒冷的隧道里
将一袋袋装满冰块的编织袋扛出隧道
清除可能影响列车运行的障碍
确保行车安全

旧貌换新颜

历时7年的攻坚克难建设

2014年12月28日

新关角隧道正式开通

新关角隧道全长32.69公里

平均海拔3500米

采用两条线间距40米

分离式平行单线隧道结构

无砟轨道和整体道床设计

中国铁路高原隧道长度首次突破30公里

开创了高海拔地区修建超长隧道的先例

也是目前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

相比于

老关角隧道的列车运行速度

新关角隧道

由原来的时速60公里提升到时速140公里

通过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0多分钟

大大提高了青藏铁路的运力

新关角隧道的开通

降低了铁路职工的劳动强度

极大地改善了作业条件和工作环境

在日常维修中

铁路职工可乘坐轨道车进出隧道

运用轨道检查仪激光测距仪

等先进设备开展作业

新老关角隧道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青藏铁路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新关角隧道的建成通车

充分印证了青藏铁路

运输方式设施设备

科技创新运营管理多方面的

不断发展和进步

成为高原铁路建设运营史上的典范

《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新媒体中心

青藏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携手呈现

文字:马建林  李志彪  李亚倩

图片:李志彪  韦鹏程

视频:韦鹏程 

封面:乔谦

编辑:苏凡

实习编辑:杨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