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也称十二正经,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阴经(脾、肝、肾),足三阳经(胃、胆、膀胱)的总称,它们构成了经络系统的主体。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手足:按经脉的循行是在上肢,还是下肢的特点,将经脉分为手足两大类。凡行于上肢的称为手经,,行于下肢的称为足经。 阴阳:按经脉的循行部位将经脉分为阴阳两大类,凡属六脏及循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再根据阴阳的盛衰划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和阳明、太阳、少阳。 其中阴气最盛者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两阴交尽”);阳气最盛者为阳明(“两阳合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脏腑:根据经脉所连属的脏腑名称而给予命名。按照上述命名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简称,如手太阴肺经可简称为手太阴经脉,或肺经。余经皆可仿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