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作物“大蒜”是怎么来的?一口气搞懂大蒜的前世今生

 源来花开401 2019-05-25

农作物“大蒜”是怎么来的?一口气搞懂大蒜的前世今生

大蒜很常见,也非常受人们欢迎,喜欢吃的爱不释手,不喜欢吃的恨之入骨。特别是在北方一些地区,不但种,还吃。吃饭,吃菜时都配蒜。不过吃后却不能跟人说话,气味太强烈了。

种植面积这么大,而且喜欢吃的人这么多,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外国产物。可是,多数人是不相信的,比如在北方某个地方,一个人正蹲在门前吃面条配蒜,你过去说一句:你这吃着面条,干嘛配着外国蒜?

他非冒着鼻涕泡跟你急眼不行,种了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年,怎么到你嘴里成外国蒜了?

其实,还真是这样的,原产地还真不在国内。

晋朝崔豹《古今注》中记载:

蒜,卵蒜也,俗人谓之小蒜。外国有蒜,十许子共为一株,箨幕裹之,尤辛于小蒜,俗人呼之为大蒜。

农作物“大蒜”是怎么来的?一口气搞懂大蒜的前世今生

这里明确说的蒜原本是外国产物。但这也并不代表我们中国原本就没有蒜,在我国以前,原本是生有一种小蒜的,李时珍这样说:

山蒜、泽蒜、石蒜,同一物也,但分生于山、泽、石间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一种小蒜,关于大蒜,李时珍又在小蒜后面写过,不过名字叫“葫”。

在一起更早的记载里,比如据说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夏小正·戴氏传》中这样记载:

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

这里说的全部都是小蒜,不是大蒜。那么,这种东西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历史呢?

农作物“大蒜”是怎么来的?一口气搞懂大蒜的前世今生

一、远古到汉朝

大蒜起源问题,据说是在西亚。在一些国外传说中,说埃及很早就开始食用,甚至有说建金字塔时,民夫吃不到大蒜就罢工。还有说在胡夫金字塔中发现远古大蒜的,据说有的已经发芽了。

关于这些多半不可信,这个民夫吃不到大蒜就罢工多半也不真实,那时候可是奴隶社会,民夫是没有罢工的能力和权力的。这些传说不能当成证据,也没有任何的文献可以用来佐证,所以当得不真。

中国真正有记载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大蒜,记载在东汉文学家王逸编纂的《正部》里,上面是这样说的:

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

意思就是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带来了苜蓿和大蒜。

而在史学家班固等人编纂的《东汉观记》里称:

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胡蒜,悉付从事,无所留。

说李恂为刺史时,种植胡蒜,这里的胡蒜,说的就是大蒜。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很多东西,很多瓜果蔬菜都是那时候传入中国的,包括大蒜。在汉朝以前,我国历史文献中的调味品中有 葱、姜、芥、韭、薤等,唯独不见大蒜。

所以,汉朝时,大蒜进入我国,带进来的人是张骞。

农作物“大蒜”是怎么来的?一口气搞懂大蒜的前世今生

二、汉朝到唐朝

到了唐朝时,记载就多了起来。唐朝崇尚佛教,而在那个时候,大蒜是荤菜。估计是因为浓烈的气味原因。既然是荤菜,那出家人是不能食用的。可是,一些出家人可以抵御住肉食的诱惑,但没有蒜却很难受,在《广五行记》中记载了咸亨年间,一个和尚因为不能吃蒜而得了厌食症,可见有多大的魔力。

他们吃饭菜要配着,吃鱼要拌蒜,吃肉也要就蒜。他们把蒜加工成蒜齑或蒜酱,吃肉的时候蘸着吃。

寒山写过:

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

这其实也不奇怪,在汉朝时传入中国,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培育,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唐朝人最是豪放,对这种辛辣而刺激的食物自然不会放过。既然爱吃,有关的记载自然是不能少的。

唐朝李泌之子李繁《邺侯外传》中写:

泌为儿童时,身轻能于屏风上立、薰笼上行。道者云:十五岁必白日升天。至其年八月十五日,笙歌在室,时有綵云挂于庭树。李氏之亲爱,乃多贮蒜齑至数斛,伺其异音奇香之至,潜令人登屋,以巨杓飏浓蒜泼之,香乐遂散,自此更不复至。

李繁这个人在历史上褒贬都有,诟病的主要是他陷害过别人,而且还跟自己恩师的遗孀不明不白。不过,关于人物评价并不在咱们的话题之中,所以并不展开。

《唐书·宗楚客传》中这样写:

楚客讽赵延喜陈符命……内出瑞蒜也

李延寿《南史·张融传》中记载:

豫章王大会宾僚,张融食炙,始行毕,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

总之,到了唐朝时,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非常多,不但技术成熟,并且成为大众喜欢的一种调味品和食品。

农作物“大蒜”是怎么来的?一口气搞懂大蒜的前世今生

三、宋明及以后

到了宋朝时,大蒜更加流行。

宋代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说:

胡人以大蒜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

苏东坡喜欢用这个腌菜。苏东坡的老乡苏易简则喜欢把蒜捣烂吃。关于蒜的记载,也更加的丰富多样。

比如在一部宋朝无名氏写成的《莲社高贤传》中记载:

昙翼入秦望山,诵法华经十二年。感普贤大士,化女子,身披采服携筠笼,一白豕,大蒜两根,至师前,托宿。夜半呼腹疼,告师摩按,师辞以持戒,不应手触,乃布裹锡杖遥为按之。翌日,女以采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谓师曰:我普贤菩萨,特来相试。

这里把蒜都神化了。

不过也有不喜欢蒜的,比如南宋名臣和诗人“范成大”就特别不喜欢大蒜,他说“臭不可近”,并且还写了下来:

顷在峤南,其人好食槟榔,合蛎灰、蒌藤,食之辄昏然,已而醒快,三物合和,唾如脓血,可厌,今来蜀道,又为食蒜者所薰,戏题。 旅食谙殊俗,堆盘骇异闻,南餐灰荐蛎,巴馔菜先荤,幸脱蒌藤醉,还遭胡蒜薰,丝莼乡味好,归梦水连云。

范成大这里有调侃的成份,但可以看出来,他是真的很讨厌这种东西。

到了明朝时,入了《本草纲目》,但记载的是入药:

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痛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

农作物“大蒜”是怎么来的?一口气搞懂大蒜的前世今生

到了近现代,种植面积更加大,特别是在山东某些地方,甚至成为了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关于吃蒜问题上,喜欢是个人的事,不喜欢也是个人的事,没必去多做议论。现在适合我国各地种植的蒜种都已经培育出来。从最开始的原产地,到被张骞带回,唐朝时众人皆食蒜,再到近现代的广泛种植,这是大蒜的历史使命,也是大蒜的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