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唐一位遗民自力更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国土,其事迹却鲜为人知

 9tx22v工人 2019-05-25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甘肃省的名称就是由其境内的两个古代地名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河西走廊具体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介于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的狭长平地,因其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该走廊地域狭长,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200公里。与周边沙漠、戈壁不同的是,由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为该地区大量的绿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

西汉之前,河西走廊基本为游牧民族所控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牧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侵占该地的匈奴势力驱逐。使整个河西由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西汉政府正式设立河西五郡。在此后很长时期内,河西走廊作为中原通往西域以及“丝绸之路”一部分的咽喉要道,一直在中原政权的控制之下。

晚唐一位遗民自力更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国土,其事迹却鲜为人知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国力由盛转衰,国防力量逐渐空虚,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乘隙攻占河西、陇右地区。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至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为吐蕃所攻占。

当吐蕃军最后进攻沙州(今敦煌)时,当时的沙州虽然与唐朝政府早已中断了联系,但城中军民还是进行了英勇抗击。沙州刺史周鼎一边固守城池,一边向曾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并和唐王朝保持着“紧密”关系的回鹘求救。但回鹘人也是无利不起早,始终未盼来一兵一卒。

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形下,周鼎打算实行焦土政策,烧毁城池,率众东归,就算死在回家的路上也不便宜吐蕃人。此议遭到绝大数官兵的反对,部将都知兵马使阎朝发动兵变,杀死周鼎,担起继续率领沙州军民抗击吐蕃保卫沙州的重任。

晚唐一位遗民自力更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国土,其事迹却鲜为人知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阎朝下令用官库内所存的绫绢,以一端绫换一斗麦,向民众募粮,民众异常踊跃。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军民坚持抵抗了十年后,眼看维持不下去的阎朝不得已与吐蕃方面谈判,提出不得伤害、迁徙沙州百姓到其他地方,就愿开城投降,否则数万沙州军民愿以血肉之躯抵抗到底,吐蕃纵使进入沙州,除了废墟与尸体之外,将什么都得不到!

吐蕃军主将尚绮心儿权衡再三,最终接受了阎朝的条件,沙州至此落入吐蕃之手。

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残暴统治和蹂躏,身体虽壮的男性沦为奴隶,为统治者种田放牧;那些老弱者则被断手剜目,赶出城让他们自生自灭;妇女不是被吐蕃军官霸占,就是沦为军妓;儿童则被贩卖到吐蕃各地乃至中亚一带。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河西人民日夜思念大唐。唐文宗开成年间,唐朝使者途经河西时,当地居民见到祖国官员,夹道迎接,放声哭泣,问道:“皇帝还记得这些被吐蕃蹂躏的子民吗?”

晚唐一位遗民自力更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国土,其事迹却鲜为人知

吐蕃人搞侵略扩张有一套,可管理水平却很业余,短短数十年时间,国力就开始出现衰退。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吐蕃国内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人饥疫,死者相枕藉”。次年,吐蕃赞普郎达磨遇刺身亡,吐蕃内部尚婢婢和尚恐热为了争权夺利,相互厮杀,从而导致了吐蕃国内的大规模内乱。不久,吐蕃尚恐热率五千骑兵来到瓜州,在河西地区大肆劫掠,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极大愤慨。此时的河西走廊就如同一个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此时,一个改变河西命运的牛人即将上历史舞台。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西域雄狮”的晚唐名将——张义潮。

张义潮为沙州土生土长的唐人后代,父亲张谦逸就生活在吐蕃的统治之下,官至吐蕃大都督之职。张义潮从出生到成长的岁月里,都没有享受过唐朝统治下的好日子,却亲身经历了吐蕃人的残暴统治,这自然引起了张义潮无比的愤慨和对唐朝的深深向往。于是,他从小就研读兵书,操练武艺,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机会收复故土。

晚唐一位遗民自力更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国土,其事迹却鲜为人知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义潮与好友安景旻、阎英达联合当地豪强,在沙洲举起了义旗,打响了推翻吐蕃统治的第一枪。他率领部众与盘踞在沙洲城的吐蕃军展开混战,城中的唐人纷纷响应,人人奋勇,吐蕃军在城中兵力本来就不多,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之下,很快土崩瓦解,从城中败逃而去。

吐蕃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就从周边调集兵力将沙洲孤城团团围困。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张义潮毫无愄色,将学到的兵法理论充分运用到战场上,率部出城与敌人决战。并采取佯装败退,途中设伏的计策,与吐蕃军短兵相接,“白刃交锋,横尸遍野,残烬星散,雾卷南奔”。 并趁吐蕃军兵败溃逃之时,乘胜进击,又趁势夺取了瓜州城(今甘肃酒泉瓜州县)。起义军终于艰难地站稳了脚跟。

张义潮在起义之前就“誓心归国”,因此在起义成功后,立即派了十路使者,带着十份完全相同的文书,赶赴京师长安告捷。这是由于沙洲和长安之间相隔千里,中间的河西地带还都在吐蕃人的控制之下,为了确保讯息能够到达长安,才派出那么多的信使。

晚唐一位遗民自力更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国土,其事迹却鲜为人知

这可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九死一生之旅,因为张义潮派出的十路人马,最终只有一路历经磨难到达长安。而到的这一路是一个叫悟真的得道高僧,这是由于当时的沙洲佛教极其兴盛,广大僧侣大多是爱国人士,出家并不影响他们匡扶正义,他们是反抗吐蕃的中坚力量之一,派他们送信还可以利用身份进行掩护。而悟真一支人马先是朝东北进发,绕过莽莽的大漠,到达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后,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派军护送下,才于大中四年(公元749年)抵达了长安。这时候,离沙洲起义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张义潮派出十路信使去往长安后,不等不靠,以沙州为根据地,整饬军队,发展生产,使沙洲的军事实迅速壮大。并趁吐蕃方面还没来得及从打击中反应过来的时候率部进攻河西的其他各州。由于吐蕃内斗不休,再加上对河西进行残酷统治,张义潮的收复行动得当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进展异常顺利。

在长安方面的信使到来之前,张义潮又了收复肃州、甘州、伊州等地。当前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大唐帝国的嘉奖后,张义潮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振,军民更加团结。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义潮率军开始对吐蕃展开大规模的军事反击,由于吐蕃军队中真正的藏族兵毕竟是少数,大多是回鹘、党项、吐谷浑、粟特等族裔士兵,看形势不对,都各怀鬼胎,当年那支战无不胜的铁军已不复存在。各州守军队纷纷闻风而逃,退往凉州。到当年的八月,张义潮军一举收复了河西走廊中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河西,自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沦陷后,又终于回归大唐的版图之中。

晚唐一位遗民自力更生为大唐收复四千里国土,其事迹却鲜为人知

至此,张义潮又第二次向长安派出规模宏大的信使队伍,携带着河西11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 的图籍向大唐皇帝告捷。为了表示对中央政府绝对忠诚,张义潮的兄长张议潭毅然作为信使带队前往长安,并且就此留在长安为质。

唐宣宗接到张义潭献上的11州图籍和张义潮的捷报后,特地下诏表扬了张义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说张义潮“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下令于沙州置归义军,统领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以张义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

张义潭去世后,张义潮也于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将州事托付给已成年的侄子张淮深(张义潭之子),以69岁高龄入京为质,以实际行动向中央政府表示归义军的忠诚。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张义潮于长安去世,享年74 岁,从而结束了他极不平凡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