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鉴(ID:kanjian6666) 在这人世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 每天为生活奔波,甚至连崩溃的时间都没有。 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对着墙上的孤影舔舐伤口。 天一亮,不得不再次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戴上正经人的面具。 但总有一些人,他们天生特立独行。 比如号称“天下第一不正经人”的金圣叹,就是这么一个离经叛道的人。 喜读邪书禁书 金圣叹本名张采,在满清入关之后改名叫金人瑞,字圣叹。 意为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 也就是古代没有互联网,不然起这样一个名字还不得被人举报封号? 和那些出身名门的仕子们相比,金圣叹的童年比较穷苦。 穷苦的出身意味着金圣叹没办法拼爹,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他九岁入读私塾,学习刻苦,喜爱阅读,毕竟穷人家的孩子没资格不努力。 但和我们的童年一样,上课只是任务,大家更爱看的还是课外书。 金圣叹尤其喜欢《西厢记》、《水浒传》。 这两本书在当时被文人们认为是“诲淫诲盗”不正经的书。 一般人即便喜欢读,也是偷偷读,即便被人发现也要说: 呸!我倒要看看这种邪书都讲了什么歪理邪说,好把它们批判一番。 而金圣叹就从没避讳过,后来甚至还刊发了自己的点评版。 爱写高考零分作文 金圣叹在完成学业后,理所当然去参加了科举,去考秀才,但他总是不走寻常路。 金圣叹去参加岁试,考题为“西子来矣”。 本意是以西施曲线救国的一事来写作文。 但金圣叹直接写了一首打油诗:
出自《孟子》:“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而金圣叹则答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曰:动、动……写了39个动字,意思是动心39次以后“四十而不动心”。 他调侃圣人,干脆被革了功名。 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说金圣叹:
最终金圣叹决定向考官们证明自己的才华,规规矩矩地写完了考题,果不其然,他考上了秀才。 为此他自己开心的刻了一个“六等秀才”的印章,到处盖印。 灵魂舞者擅长跳大神 他20岁时选择了一项十分有前途的职业:跳大神。 金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成为当时一度非常有名的神棍。 现在我们说起金圣叹主要以文学批评家的身份来说。 但是在当时金圣叹的名气主要是来源于他的神棍身份。 而金圣叹跳大神也是真有本领,江南名士叶绍袁曾多次把金圣叹请到家中扶乩。 叶绍袁的女儿叶小鸾早逝,思女心切,叶绍袁就想通过金圣叹同阴间的女儿诉诉衷肠。 这种事哪里难得倒金大才子,他在扶乩中模仿叶小鸾文风写下诗句,仿若小栾重生,引得叶父叶母泪涕涟涟。 这件事当时流传甚广,成为佳话,最终成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素材之一。 崇祯七年,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大败官军,攻入河南、湖广。 叶绍袁请金圣叹扶乩降神询问时事。 金圣叹请神上身,自称附身的泐庵法师对叶绍袁说:
而在十一年之后,顺治二年,满清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和南明弘光政权。铁蹄踏到了江南,当时病中的叶绍袁想起金圣叹的预言,果然全部应验。 金圣叹在去给钱谦益扶乩降神时,也折服了钱谦益。 金圣叹不要钱财,只要求钱谦益为他自己“作传一首,以耀于世”。 通过钱谦益的作传,金圣叹终于走进了当时的主流文学圈,不再给人扶乩。 点评书籍超过原著 金圣叹在在崇祯十四年刊行自己评点的《水浒传》。 《水浒传》因为写农民起义,本来就被认为是教人做贼。 而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从接受招安开始的后五十回乃罗贯中续写,于是他老人家大笔一挥,把这“横添狗尾”的后50回直接给删了个干净,只保留施耐庵写的前七十回,结果他这个版本直接流行了三百年。 他把《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评为“六大才子书”,做了自己的点评版,结果他的版本反倒成了畅销书,“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 拿生命开玩笑 顺治十八年(1661年),苏州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乍一上任就刮起三把火,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引起当地士人不满。 金圣叹联结当时其他百余位名士准备来个联名上访,却被诬陷为“哭庙抗粮,鼓动谋反”,金圣叹等18名士被抓捕并判处死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哭庙案”。 行刑前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前来为父亲送别,金圣叹看着嚎啕大哭的幼子,不禁心中戚戚然,最后留下了一副对联:“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这位吐槽圣手似乎并不甘于就这样离世,在他死前还同世人开了最后一个玩笑。 传说在金圣叹被砍头之后,从耳朵里掉出两个纸团,一个上面写着“好”,一个上面写着“疼”。 金圣叹一生落魄,但是他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别样精彩。 即便被判处死刑,却依然用实践来告诉我们,如何用生命来开玩笑。 在我们都在假装正经的时候,金圣叹却在用实力教我们,彪悍的人生不需要正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