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病句”,就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或客观事理及语言习惯的句子。高考大纲中要求考生要会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指的是对病句的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修改”指根据病句的类型“对症下药”,进行修改,使其符合语法规范、客观事理和语言习惯。在考试当中,我们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当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由于篇幅有限,仅挑个别进行举例) (一)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当一个句子存在多项定语时,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列 ①表领属关系的时处所的词或短语; ②指称或量词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和主谓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⑥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 多项状语排列不当:当一个句子存在几个复杂状语的时候,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排列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②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 ③表语气的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④表情态或程度的词或短语; ⑤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表时间)在电视台(表处所)又诚挚的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关联词语排列不当 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 例如: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各分句的主语应是一致的,故“不但”应放在“中药”的后面) 并列词语间语序不当 在一个句子中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往往有先后、轻重、大小之别。 例如: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建造、设计、开发”三种动作行为有先后顺序,所以此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 分句间语序不当 在一个复句或句群中,分句与分句间也有先后、轻重、大小、因果之分。 例如: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本句中的两个关联词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的内容,应是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所以前后分句的内容应该调换一下) (二)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误用谓语来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如: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阅读率”与“减少”不搭配,应该为明显下降) 动宾搭配不当 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词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隔很远,这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不搭配。 例如: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要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园林博览会的理想。(“完成”与“理想”不搭配,应将“完成”改为“实现”) 主宾不搭配 当句子谓语动词由“是、为、成了、成为”等词时,要注意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主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并列成分作定语或状语往往有一部分定语或状语不能同中心词搭配。 例如: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充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应把功能和作用改为“特点”)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一般而言,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成败”“好坏”“优劣等这些两面词,就要考虑是否存在“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如: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面对两面,应删除“看能否”) (三)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最常见的就是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如:参观了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句中应删去“使”,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我们”;或者删去“参观了”,让“科技成果展览”充当主语) 谓语残缺 宾语残缺 缺少必要的虚词或附加成分 (四)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中途易辙 藕断丝连 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下一句的开头,他两个句子硬凑起来。 例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五)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 例如: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这方面”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指代不明) 歧义 (六)不合逻辑 概念混乱 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义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例如: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状态上自相矛盾) 否定失当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 例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因前面说的是“缺乏”,所以应删去“不足”和“不当”) (本文由辣辣说教育原创,如需借鉴,请务必标识) 语文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外,更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如果你正好需要,如果我正好写到,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是辣辣。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0-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