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庸》篇接着谭的是“性、道”观。这个“性”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性”。既然是“天”决定了天下万物的“命”,如人有命、猴有命、犬有命,牛有命;生物有命、植物有命;也可以说山有命、河有命、沙漠有命;星球有命、星系有命、甚至于宇宙也有命等(从略)。那么万物都有其“命”,但是,区别于其“命”不同的就是其“性”。“天命之谓性,”这句话就是说:“天”决定了天下万物各自“命”相区别的“性”。万物各自相区别的“性”,就是这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之所以是这个事物的本性、本质、性质,也就是下文所说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的“中”就是这个事物的“大本”(下面还要详谭)。那么,天下万物遵循各自的“性”生息、繁衍,就是天下万物各自的生存之“道”,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正如下文所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如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了水就是死路一条;热带地区的植物,到了寒带地区就不能成活等。这就是“率性之谓道”的“道”。这也就是《道德经》开篇所讲“道可道,非恒道;”的“道”。就是这个“道”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每个事物的生存之道,都是在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又是“天”在决定其“命”,决定其“性”的演变,来适应其“天”,也就是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例(从略)。这同样是“天命之谓性,”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