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对德国夫妇不远万里来长沙,只为开一家面包店?

 灵魂出窍KKK 2019-05-28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

岁月静好、安度余生

这样的小梦想很多人都有过吧?

有一对德国夫妇在长沙开了一家面包店

但他们的店却与文艺、小资通通都没有关系

Uwe Brutzer来自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

他原来在德国一家制药厂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湖南残疾人的报道:

一些“聋儿”因为未及时治疗变成了“聋哑人”

当时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决定去帮助他们

2002年

Uwe Brutzer辞去了德国制药厂的工作

和妻子一起到国际救助项目义工

第一站就是湖南长沙

帮助聋哑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并入乡随俗取了中文名:

吴正荣、杜雪慧

没想到的是

吴正荣夫妇在长沙一住就是16年

最开始

他们在湖南省残联给聋哑儿在做康复训练

手把手教孩子们说话

他们辗转于湖南的各个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中心

足记遍布长沙、株洲、湘潭、吉首、郴州

帮助了超过500名听力障碍儿童

这些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后

大多数都能开口说话

少部分甚至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

但他们发现

很多聋哑儿童长大后

因为沟通存在障碍很难找到工作

只有自食其力才能赢得尊严

吴正荣夫妇决定开一家面包店

让聋哑人有机会工作并学习就业技能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选地段、找门面、装修、招人等等一大堆杂事

夫妇俩手头的资金也很有限

下了决心的事无论如何也要办到

因为负担不起闹市区昂贵的租金

他们就在老城区湘春巷开起了这家吧赫西点

虽然地段有点偏僻

但吴正荣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为了做出好吃的面包

他联系了一位有20多年经验的糕点师Elke

从德国过来主理兼做培训

到2014年Elke回德国时

吴正荣已经是一个优秀的面包师傅了

现在吴正荣的面包店里

面包师、服务员、收银员都是听障人士

学徒也不收学费

每个月还发800元左右的生活费

迄今为止

已经有数十位聋哑人在这里学成出师

拥有了谋生的技能

吴正荣教员工手艺

也和他们一起工作

因为烤箱需要听闹钟

吴正荣就自己负责烘烤的部分

吴正荣现在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

早上4点半起床

6点到店里开始工作

8点整第一批热气腾腾的面包出炉

吴正荣在面包店忙碌的同时

妻子杜雪慧仍在聋哑学校和康复中心做义工

她成立了一个聋哑儿童图书馆

并不断寻找德国的爱心人士来资助贫困聋哑儿童

平时只要一有空

她就会来面包店

和员工一起吃饭、聊天

夫妇俩只要有点钱就拿来资助聋哑儿童

两个人的生活再简单不过了

吴正荣说:

我们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

但还是很开心

他们帮助过的孩子

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

有的已经结婚生子

每次听到这些消息夫妇俩都由衷地高兴

一年多以前

有媒体报道了吴正荣夫妇的事迹

称他们为“洋雷锋”

接受采访时吴正荣很不好意思:

我们做的事不大、也没有什么特别

能做好事就应该要做

不管是大还是小

有爱的面包店、有爱的老板夫妇

你是否也有关于美食的感动记忆呢?

[责任编辑:孙祎 PQ0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