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而周围血管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是发病率比较高的。 什么是周围血管病?临床上将心脑血管病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0万条腿因脉管病、糖尿病足(坏疽)被高位截肢,200万只脚(腿)坏疽、溃烂无法愈合。专家指出,此类疾病不容小视,应及时到专业周围血管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那么,此病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1.症状 (1)肢体肿胀:肢体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出现肢体肿胀,多为单侧,平卧或抬高患肢后肿胀可减轻。 (2)肢体疼痛: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因血流瘀滞而导致肢体沉重、胀痛,活动后加重,休息或肢体抬高后好转;动脉缺血性疾病可导致肢体末端疼痛,严重时静息状态即可出现,活动或肢体抬高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2.体征 (1)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典型的表现,动脉缺血的患者可出现活动后肢体乏力、疼痛,停下休息后可缓解,再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相似的症状。 (2)皮肤温度及颜色: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肢体皮肤冰冷,色苍白或青紫,发生坏疽时皮肤呈现黑青色。 (3)结节红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皮肤可出现红色的硬结、斑块,伴有灼热和压痛。 (4)静脉曲张:静脉疾病患者可有表浅静脉显露或曲张,如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会有压痛等表现。 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有周围血管病呢?二毛教大家3个很简单的方法。 第一个是摸动脉。 坐着时,双腿放松,用手触摸脚踝前方的足背动脉,如果搏动明显减弱,甚至摸不到,就强烈提示下肢血管动脉有问题了。 第二个是摸温度。 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脚的温度往往偏低,如果发现温度比别人或自己身体其他部位的温度低很多,则很可能有问题. 第三种是走路。 如果走路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感觉到腿脚酸痛,就得当心。当然,这是简单的自测方法,发现问题应尽早去医院做专门的检查确诊。 我们建议,年龄大于50岁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筛查周围血管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等的糖尿病患者都属高危人群,即使年龄不到50岁也应进行筛查。一旦确诊,更应全面控制好血糖、血脂等指标。生活中,应戒烟,进行适度锻炼,并保护好足部,秋冬季注意保暖,但不能热敷。 二毛有话说:周围血管病是一个对老年人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一定要学会自我检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