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循行在人体,并将人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联系在一起的具有运行气血、调整阴阳功能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浮络和别络。 十二经络为人体的“正经”,包括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其中手部经络除了循行在上肢固定部位外,还内络对应的脏腑,上行头而走行相应的头部位置,调节所循行部位的气血阴阳。手部经络以调节上焦脏腑以及大小肠为主。足部经络主要循行在下肢、背部、躯干相应的部位,同时内络相应的脏腑,调节所循行部位的气血阴阳。足部经络调节的脏腑以中下焦为主。 十二经络的特点: 1. 表里相连,且相互络属:如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相连,且互相伸出络脉,连接各自的脏腑。 2. 脏腑相应,且有固定的肢体循行路线:如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一腑一脏,相互络属,且各自循行在肢体的阳和阴的位置。 3. 阴阳相应,循行有序:气血阴阳循行在经脉,是按着一定的顺序进行。 4. 上下贯穿,形成整体:手足经络通过奇经八脉进行联系,从而使整个经络形成整体。 5. 左右并存,成双成对:手足经络均为左右并存且对称的。 十二经络检测的原理:通过检测十二经络的能量大小,来了解经络气血的强弱以及阴阳变化,从而推测经络循行所在部位的可能病变,以及经络络属的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变。 经络气血阴阳的变化,实际反映的是局部经络气血阴阳的变化,以及所络属的脏腑功能的变化,故经络检测,不仅反映了全身经络的变化,也能间接推测出脏腑功能,气血阴阳,以及左右上下气血阴阳平衡等结果。 经络调理的意义: 1. 恢复失衡的经络气血阴阳。 2. 恢复失衡的脏腑功能。 3. 恢复全身上下、左右气血阴阳的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