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答疑(之二)——《审计》:审计计划重难点讲解 2019-05-24 00:00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荆晶 审计计划阶段主要涉及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以及重要性等内容,现在针对该部分内容展开学习。 【知识点】初步业务活动 一、初步业务活动目的与内容 1.目的: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2.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二、审计前提条件 为了确定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 1.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是可接受的; 2.管理层认可并理解其责任与管理层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管理层不认可其责任,或不同意提供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将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承接此类审计业务是不恰当的,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如果法律法规要求承接此类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向管理层解释这种情况的重要性及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基本内容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管理层的责任。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知识点】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指导,具体审计计划是总体审计策略的延伸。 一、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是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审计方向和审计资源,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①确定审计范围; ②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③审计方向; ④审计资源。 二、具体审计计划 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决策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 1.风险评估程序 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通常,CPA计划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可以分为总体方案和具体审计程序两个层次。总体方案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具体程序通常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可以包括上述进一步程序的计划中没有涵盖的、根据其他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既定程序。 【知识点】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水平相当于判断是不是重大错报的临界值,如果大于这个临界值,就说企业错报是重大的,如果小于这个临界值则可能说明错报是不重大的。 二、计划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一)计划的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公式 
1.选择适当的基准 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下表列示了不同性质的被审计单位及其恰当的基准(见表)。 2.百分比的选择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百分比和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反向关系),如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百分比无论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只要符合具体情况,都是适当的。 (二)计划的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确定 1.针对计划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实际执行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2.针对计划的认定层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实际执行的认定层重要性 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3.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考虑的因素 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二)在审计中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审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可能根据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因为这些财务报表项目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 但是,这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2.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四、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1.错报的定义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或列报作出的必要调整。 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 2.对审计过程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 (1)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生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 (2)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导致某些错报未被发现。 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接近确定的重要性,则表明存在比可接受的低风险水平更大的风险,即可能未被发现的错报连同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可能超过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