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子导引诀

 上善之道 2019-05-30

水潮除后患。

平明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通,诸疾不生,永除后患,老而不衰。

火起得长安。

子午二时,存想真火自涌泉穴起,先从左足行上玉枕,过泥丸降入丹田三遍。次从右足,亦行三遍。复从尾闾足,又行三遍。久久纯熟,则百脉流通,五脏无滞,四肢健而百骸理也。

梦失封金柜。

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时调息思神,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复以两手搓胁腹,摆摇七次,咽气纳于丹田。握固良久乃止。屈足侧卧,永无走失。

形衰守玉关。

百虑感中,万事形劳,所以衰也。返老还童,非金丹不可。然金丹岂易得哉?善提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丹田,默运神气,冲透三关,自然生精生气,则形可以壮,寿可以延矣。

鼓和消积聚。

有因食而积者,有因气而积者,久则脾胃受伤,医药难治。孰若节饮食,戒嗔怒,不使有积聚为妙?患者当升身闭息,鼓动胸腹,俊其气满,缓缓呵出。如此行五、七次,便得通快即止。

兜礼治伤寒。

元气亏弱,腠理不密,则风寒伤感。患者端坐盘足,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缄息,存想真气自尾闾升过夹脊,透泥丸,逐其邪气。低头屈抑如礼拜状,不拘数,以汗为度,其疾自愈。

叩齿牙无疾。

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薰蒸。侵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以舌搅牙根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及凡小解之时,闭口紧叩其齿,解毕方开,永无齿疾。

升观鬓不班[]

思虑太过则神耗,气血虚败而鬓班。以子午时握固端坐,凝神绝念,两眼含光,上视泥丸,存想追摄二气自尾闾上升,下降返还元海,每行九遍。久则神全,气血充足,发可返黑也。

运睛除眼翳。

伤热伤气,肝虚肾虚,则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每日睡起时,趺坐凝息,塞兑垂帘,将双目轮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睁开,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切忌色欲并书细字。

掩耳去头旋

邪风入脑,虚火上攻,则头目昏旋,偏正作痛,久则中风不语,半身不遂,亦由此致。治之须静坐,升身闭息,以两手掩耳,折头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风邪散去。

托踏应轻骨。

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熊经鸟伸,吐纳导引,皆养生之用也。平时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履平地,存想神气依按四时,嘘呵二七次,则身健体轻,足耐寒暑矣。

搓涂自美颜。

颜色憔悴,良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澹,自内达外,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漱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

闭摩通滞气。

气滞则痛,血滞则肿,滞之为患,不可不慎治之。须澄心闭息,以左手摩滞七七遍。右手亦然。复以津涂之。勤行七日,则气通血畅,永无凝滞之患。修养家所谓千沐者,即此义也。

凝抱固丹田。

元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此凝抱之功也。平时静坐,存想元神入于丹田,随意呼吸。旬日丹田完固,百日灵明渐通,不可或作或辍也。

淡食能多补。

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孰若食淡谨节之为愈也?然此淡,亦非弃绝五味,特言欲五味之冲淡耳。仙翁有云:断盐不是道,饮食无滋味。可见其不绝五味也。

无心得大还。

大还之道,圣道也。无心,常清常静也。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岂圣道之不可传,大还之不可得哉?《清静经》已尽言之矣。修真之士体而行之,欲造夫清真灵妙之境若反掌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