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这篇文说,我们来和您聊聊关于泌尿系结石的话题。 ![]() 在我们的日常体检中,常常会被检测到有结石。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身上,甚至有较大体积的肾结石。而泌尿系结石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痛不痒,甚至一辈子没有症状,带着“石头”一直活到老。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被泌尿系结石所带来的疼痛,折磨得生不如死。 对于结石,我们怎么看待? 在这里,本订阅号要告诉您一个基本事实:泌尿系结石的产生,可以说是人体阳气衰减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必然出现的结果之一。一个人只要一直活着,那么随着阳气的衰减,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就很难彻底避免。 为什么这么说? ![]() 首先,我们要知道,泌尿系结石在中医学的视角来看,多为湿热蕴结下焦,炼液成石所致。也就是说,湿热之体,常常会有尿结石。这就多见于平时经常饮酒、吃烧烤、喜好辛辣厚味的人身上。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年老体衰,尤其是卧床之后,会发生泌尿系结石。还有一些女性,在三四十岁,体检的时候被发现有结石。这类人,难道也是因为有湿热吗? 显然不是。对他们来说,结石的产生,就是“虚证”的一个表现了。 看官须知,尿液的形成和排泄,都离不开阳气的支持。比如说,水液入于胃肠之后,在脾的升清的作用下,上输肺部。再经过肺的肃降作用,被输送到五脏。五脏摄取水液,在肺的肃降作用下,又将废弃的浊液下归于肾。然后肾气再将可回收利用的水液返遣给身体,“浊中之浊”就形成尿液,贮存于膀胱。膀胱在肾气的作用下,正常开阖,最终把尿排出来。可以说,这个复杂过程中,包括肾在内的多个脏腑,都在“发力”,促使水液的输转、排泄。如果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肺、肾三脏阳气不足,则推动代谢的力量就弱,水液犹如滞留沟壑中一般,失去畅行之态,日久必然形成淤积,导致泌尿系结石的产生。 ![]() 所以说,对于有泌尿系结石的人来说,就必须考虑一下两个问题: 1,是不是脾肾阳虚。脾肾阳气不足,则水液代谢无力,日久沉积成石。 2,是不是气滞。气行不畅,则不能帅津而动,于是水液停止,日久成石。 也就是说,因故体弱阳虚的人,气滞不畅的人,气虚不行的人,就容易出现泌尿系结石。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女性,以及年老之人,多发结石的原因。而上述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个人身上往往会作为衰老的状态而必然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讲,只要一个人一直活着,那么他(她)就一定会发生泌尿系结石,甚至说结石的数量、体积会越来越很大。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 在这里,给您说个食疗的办法。它们虽然简单,但是蕴含很深的道理。比如说核桃仁60克,炙黄芪30克,每日一剂。水煎喝药汁,嚼服核桃仁渣。这个办法里面,核桃仁可以温肾补阳,黄芪可以补气益中,两者搭配对于阳气虚弱、气虚乏力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来说很适合。此法择选自《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适合此法的人,主要表现就是常感四肢不温、气虚乏力,体弱懒言、便溏腹泻等等。 不过,必须承认,泌尿系结石在中年人身上,尤其是中年男性身上,则多可能源于下焦湿热。这类人往往尿色黄,爱上火,舌红苔黄腻,平日多饮食无度,喜欢热性食物。这个时候,可以利用清热利湿的办法。比如取黄花菜鲜根30克,洗净入锅,加清水适量,然后用武火来烧沸,转用文火来煮20分钟,去渣留汁即可。每日一剂,一次服用完。这个办法可以清热利湿,调治尿砂石淋。此法择选自《中华食物疗法大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