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成为一名作家?试试这些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wenxuefeng360 2019-05-31

文/花匠

前段时间,好朋友菲菲告诉我她的服装设计在参赛时获得了一等奖。她高兴坏了,为了被认可的这一刻,她付出了很多,一边学习,一边设计,走过不少弯路。我问她为什么这次能成功?她说:“因为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我有足够动力,所以我会努力去寻找到达彼岸的方法。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对我启迪挺大的,正是它教会我找到了自己的路,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建议你也看看——《成为作家》,虽然它说的是如何成为一个作家的,但是它里面的思想是可以通用的。成功是有捷径的,而这个捷径就是别人的有效经验,能让我们更好地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努力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你不是喜欢写作吗?我想它一定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听到好朋友这么说,我赶紧跟她借来看,学学写作之道。《成为作家》的作者是多萝西娅·布兰德,多萝西娅··布兰德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曾在纽约做编辑。出生在芝加哥,后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刘易斯学院和密歇根大学任教。《成为作家》一书在1934年出版后,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想要成为一名作家?试试这些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成为作家》主要讲的是成为作家会遇到什么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里面的方法和思想,让人受益匪浅。

写作中会遇到的困难

要经过恼人的长期间歇,才能重新进行非常富有成效的写作

多萝西娅布兰德说她教过一个学生,她的成果是一年一个短篇小说,饱受着间歇时间写不出作品的折磨,这让他无论是生计上还是精神上都得不到满足。但是当一个周期结束之后,她又能重新写作,而且能写得很好。

我曾经也试过这种情况,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是有了灵感才去写,有感而发。但后来我想主动去写的时候,因为酝酿不出灵感,迟迟无法动笔。灵感都是随机的,不是说来就来,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依靠灵感是很吃亏的。通常情况下,等待灵感火花迸发进行写作,是一种依赖心理,也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往往有感而发写出的文章更能打动人心,会得到更多的认可。所以在预先没有十足把握可以写出大受欢迎的作品时,很多人宁愿不写。

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写好

有的人经常能够写好故事的开头,但是写了几页之后,却发现他难以驾驭故事的发展。或者他们会把一个好故事写着写着变得枯燥乏味,干涩单调。常常会出现头重脚轻、顾此失彼的问题。这其实是在写作上一种不均衡的表现。这种不均衡的表现可能来自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写好,或者经验不足,知道如何去处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过于害羞,不敢直面现实人生。

这两种情况是很多作家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至于如何去解决这两种困难,作者提出不少建议:

坚持练习不看质量

曾听过柏拉图甩手的故事:一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要你们做一件事,每天坚持甩手300下,以锻炼你们的意志。”全班哄堂大笑,甩手,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谁做不到啊!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甩手300下,100%的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手。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第二次问时,有80%的学生举起了手,表示自己坚持下来了。两个月三个月……一年过去了,苏格拉底再次提起甩手的事,全班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十分惭愧。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老师看见了,对他点了点头。

这个举手的学生是柏拉图,他就是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成为古希腊的又一哲学泰斗。

想要成为一名作家?试试这些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写作同样需要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当你坚持练习,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在练习的时候不要去看质量,一旦当你关注质量的时候,就很难继续写下去。我们要先保持一定的数量,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自然会产生质量。这就是量变决定质变的一个原理。

我喜欢写作,但是我并不擅长写作。当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写作的时候,就一边分析别人是怎么写文章,一边坚持每天至少写一篇文章。我先不去看自己写得怎么样,这个阶段我更在意的是自己有没有去写。只要肯去写,并且坚持写,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提高。坚持写作,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持续的磨练,让我在写作中更自信。

第1次检查,以批评的眼光阅读你的作品

当坚持练习到一定量的时候,这时候可以回过头来平心静气地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这时候的你已经不是之前的你,现在的你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应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阅读你之前的作品。把好的与不好的方面都进行一个总结和对比。你会发现之前的写作对现在的写作会非常的有启发。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为什么要坚持练习,不要问质量。不是不问质量,而是当时不问。当你练到一定程度时再去问当时的质量问题,才能收获到更多。当然,前提是你得以批评的眼光去阅读你的作品。

郭沫若提出过一通二否读书法。第一,用自己的能力理解弄通;第二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评。理解不足,只好精读,只好深思;理解已足,用批评的眼光,于可能的限度之内否定原作,原书的生命才能成为自己的生命。

对待自己的作品也需要这种方法,用批评的眼光去赋予原先作品新的生命,也是给以后的作品寻找更好的跳板。

避开模仿诱惑,发现自己的力量

我们在刚开始写作时不知道从何做起,往往会寻找一个模板,进行模仿。模仿别人的写作思路、写作结构和写作风格。但是这样往往会掉入模仿的诱惑,很难写出自己的格调。

这让我想起了我教三年级的学生的时候。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文,对作文毫无概念,毫无头绪。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文的方法,老师一般会给出一个模板,让学生进行仿写。当学生理解了作文的概念时,就会要求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去完成一篇作文,不能再套用模板。因为老师知道,模板的作用只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文的方法,一直套用模板,只会让他们掉入模仿的诱惑当中,从而出现千篇一律的没有灵魂的作文。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也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不应该用模板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避开模仿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学生尽早地发现自己的品位和优点。这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和优点,我们要及时发现并把它运用到写作当中去,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创作源泉才能不断涌现。

想要成为一名作家?试试这些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的很多写作行为都会服务于我们的无意识,让我们掉进自我感觉良好的陷阱里,所以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写过的东西时,应该要更加具体更加详细,只有提高判断力,我们才能跳过这些陷阱。

诸光的《开一家有故事的咖啡馆》有这么一个对话:一位年轻人曾问乔布斯:“你的智慧从哪里来?”乔布斯答:”来自精确的判断力。“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从哪里来?“乔回答:”来自经验的积累。“年轻人再问:“那你的经验从哪里来?”乔回答:“来自无数的判断。”我们不怕犯错误,只要我们可以从错误中获取经验,并将经验转化为对方向感的判断力,就不枉我们经历的这些不平路了。

乔布斯所说的和《机械师》所说的“良好的判断力来源于经验,而经验则来自失败的教训”不谋而合。判断力能让我们分辨正确与错误,避免掉进陷阱,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更好前进。

像作家一样读书

在经过了周期性的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之后,为了从正确的阅读中受益。必须像作家一样去读书,对自己读过的每本书都有自己一定的看法。

要像作家那样阅读,唯一的途径就是任何东西都要读两遍。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道:“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提出的读两遍,跟朱光潜提出的两个观点大同小异。都是浏览一遍和做笔记一遍。

读完一本书,要对它进行一个总结评价,哪里写得好,哪里写的不好,哪些是值得相信哪些是有疑问的,做一个细节分析。当你在做笔记的时候,能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那说明它能够让你从中有所启发,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

人一旦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但是光有动力还不行,还要寻找最佳线路,让自己少走弯路。别人的有效经验,能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更好地抵达彼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有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