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谈《黄帝内经》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贵适意 2019-05-31

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是承认物质在先,还是精神在先,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内经》站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上,认为物质在先而精神在后,存在决定意识。

《内经》对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的论述,集中在《灵枢·本神篇》中,经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心之任物”,是指外界客观存在通过感官而反映于“心神”的过程(感觉阶段);“心有所忆”,是指“心神”将所接收的“映象”保留下来的记忆(印象阶段);“意之所存”,是指“心神”把多次接收的客观事物的“映象”所保留下来的记忆材料存贮起来(经验的积累阶段);“物之极谓之变”(《素问·天元纪大论》),“因志存变”是指“心神”对存贮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阶段;“慕者,习也”(《说文解字》),“又思也”〈《康熙字典》),“因思远慕”是指“心神”利用已形成的“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推理的再思维阶段;“因虑处物”,是指经过反复思虑、周密思考,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地去理事处物,即理论指导实践的阶段。

认识过程,从“所以任物”之“物”开始,又回归到“因虑处物”之“物”,所以《内经》的认识论,坚持了认识的本源是“物”,认识的目的仍然是“物”的物质第一的观点。再结合《素问·气交变大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多善言古者,必验于学、气象学、音律学、数学、地理学等学术成就,并以之与中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笔者估计,要真正彻底地整理、研究《内经》,需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几十门学科的工作者齐心合力进行,方能完成。

笔者从近几年的文献看出,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学,包括数、理、化、天、地、生,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阐明、发展中医学,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这是值得提倡的。但相形之下,却忽视了运用社会科学学科来研究中医学。这其中既应有现代社会科学,也应包括古代社会科学。例如,研究中医经典著作和历代各个学派,首先就需要了解它的历史背景,诸如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形成中医理论体系和《黄帝内经》;为什么在金元时期中医出现四大家、清代形成温病学派的历史背景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历史学知识,需要历史学家的参与。而在研究一本经典著作时,又需要版本学家、校勘学家、文字学家参加研究工作,在分析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时,亦不能脱离古代哲学史家。

此外,在研究中,还应包括研究古代自然科学的学者,如运气学说问题,到底它的科学性如何,不应只停留在原则上承认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的宏观水平上,更应细致、具体研究它的内在规律不能设想,这样的研究会脱离研究古代天文、气象学的学者而单独进行。总之,各学科综合地研究中医学,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可能的。它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医学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势必给整个科学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通过实践再检验理论的观点,这就全面地论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全部认识过程。这段经文,不仅阐明了“心神”是人类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记忆、存记、理性思维等都是“心神”的功能,而且也阐明了意识活动的物质性。

关于“智”,《荀子·正名篇》曰:“知而有所合谓之智”,即指对事物的认识符合客观规律。“智能”,就是指人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力,亦即“智慧”、“聪明”、“天才”之谓。《内经》认为,这方面也属于“心神”的机能,故曰:“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灵枢·五色篇》)。人们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力,以及掌握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有高低不同。《内经》认为,凡知“道”者,皆为“览观杂学”(《素问·示从容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著至教论》),且能“法古验今”(《素问·八正神明论》)、“言天应人”(《素问·气交变大论》)。

正因为博学多识,且能理论联系实践,因此才能逐渐认识掌握其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具有“慧然独悟”、“俱视独明”的不同于“庸人”的较高的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能力的形成,是源于实践的,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积累的突变,是在“心神”的主宰下完成的,所以《内经》把这种认识能力也称之谓“神”。

此即《素问·八正神明论》所云:“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内经》在“天才”的问题上,虽然有的地方也渲染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在黄帝,生而神灵”等),但我们应从历史的辩证评价它,不应因此而否认其基本精神,更何况先天因素对人的“智能”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抹杀。

《内经》在“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除了和“心神”有关外,也和其他内脏的机能活动有关。如“脾藏意”、“知周出焉”(《素问·宣明五气论》、《素问遗篇·刺法论》),“肾藏志”、“伎巧出焉”(《宣明五气论》、《灵兰秘典论》),“肝藏魂”、“谋虑出焉”(《宣明五气论》、《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灵兰秘典论》)等。但是由于“心藏神”而“主神明”,“主明则下安”(《宣明五气论》、《灵兰秘典论》),所以实际上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是在“心神”主导之下的各脏腑共同完成的机能活动。这是认识能力产生的物质基础之一。另外,由于人的意识思维活动是属于“神”的范畴,而《内经》认为“精气营血”等是“神”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些物也是产生思维机能的物质基础。正如《内经》所云:“严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论》)等。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黄帝内经》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仅强调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存在决定了意识,而且也揭示了为医成为“上工”的奥秘所在。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不论是对哲学,还是对人才学或医学教育,仍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