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内容及常用工具

 言语语言治疗库 2019-05-31

 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的实施,以及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语前聋听障儿童得以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很多接受早期干预的听障儿童不但听觉能力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其语言能力也得到显著改善。在此形势下,对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成为临床医生、康复教师及听障儿童家长关注的问题。本文聚焦于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对评估内容及目前国内常用的评估工具进行梳理和介绍。

1

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内容

语言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本文主要关注语言表达。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言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要素,语言表达也涵盖这些要素。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来看,儿童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前语言阶段的沟通交流、到逐步建立语言符号表征、发展语法体系、再到灵活运用语法体系进行叙事、谈话的过程。因此,对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评估,需要以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为基础,从前语言沟通开始考察,逐步进行语音、语义、语法的评估,最后考察语言运用能力。

1.1 前语言沟通能力

前语言沟通能力是在儿童出现有声语言前即前语言期儿童的沟通能力,是儿童学习有声语言前的必要准备。该能力主要指儿童能够协调对人和环境的注意,恰当回应外界刺激,并利用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非口语形式发起沟通、表达需求的能力。正常儿童,这种能力通常在发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之前就已经出现。前语言沟通能力的评估主要是考察儿童对环境中的非言语声、表情、手势动作等有无反应,以及是否会运用这些手段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等。

1.2  语音产生能力

语音产生能力评估主要考察儿童正确发音的能力,汉语普通话系统中主要考察儿童正确发出声母、韵母、声调的能力。语音产生能力评估常用图片命名或语言样本的方法进行采样,通过让儿童模仿或自主表达诱导出目标语音,并对其声母、韵母、声调发音是否正确做出分析。

1.3  词语表达能力

词语表达能力对应的是语义发展情况。语义即语言的意义,语义可以通过词、句子以及叙述等多个层次传达。根据儿童语义发展的规律,可以从词、词组、句子以及叙述等层面评估语意[4]。其中,“词”是具有语义的最小单位,因此通常用词语表达能力考察儿童的语义发展情况。词语表达能力评估常采用的评估方式有命名法、词表法及语言样本分析法。命名法即让儿童对呈现的事物或者事物图片进行命名;词表法即让儿童家长或康复教师将儿童能够自发表达的词汇从词表中勾选出;语言样本分析法即通过获得儿童在自然状态下的语言样本,分析该样本中儿童的词汇表达情况。

1.4  句子表达能力

句子表达能力对应的是语法发展情况。语法是制约句子中词与词的关系的规则,一种语言的语法是该语言里这些制约规则的总和,使词在规则制约下组成为该语言社团所接受的句子。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故通常用句子表达能力考察儿童是否掌握常用的语法规则。句子表达能力评估的常见方式有句子复述、句法启动、扩展修饰语、优化句子以及语言样本分析法等。句子复述即让儿童复述测试句,考察其模仿句长的能力;句法启动是主试呈现一定句法形式的句子,然后看这种先前呈现的句型对儿童造句时使用的句型是否产生影响,常采用句式仿说的方式,考察儿童能否将所习得的语法结构有效迁移,正确应用于其他类似的语言情境;扩展修饰语是主试根据图片说出一个简单句,如“这是一个苹果”,然后要求儿童扩句,如“这是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优化句子是主试根据图片说出原句,如“这是一个橘子”,要求儿童运用比喻修辞优化句子,如“这是一个红红的像灯笼一样的橘子”;语言样本分析法是通过统计儿童语言样本中的平均句子长度(MLU)、所使用的句型、句类及句式等评估儿童的语法能力。

1.5  语言应用能力

上述语音、语义、语法3个方面都是从语言要素的角度考察,而语言能力除了考察语言要素的掌握状况外,还应考察运用语言要素完成特定功能的状况。获得语言能力的最终衡量指标是熟练运用语言形式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因此评价儿童的语言能力不能缺少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估。

会话和叙事是评估语言应用能力的两种主要的方法。会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交谈,会话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语言运用方式,也是儿童沟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会话能力评估中主要包括话轮替换、会话发起、会话维持、会话中断以及会话修补等要素。会话的评估主要考察儿童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关键要素。叙事是一种脱离语境进行有组织表达的语言能力,是收集儿童语言样本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口语叙事和书面语叙事,目前关于叙事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图片诱导让儿童讲述一段故事,或者是先由治疗师读一遍故事,再由儿童根据故事的图片重述一遍。然后转录所有内容,从叙事的宏观结构(如故事的要素、语法和情节构成的复杂性等)、微观结构(如词汇数、句子总数、相异词汇比、平均句长等)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儿童的叙事能力进行评估。

2

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常用工具

纵观目前国内常用于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的工具,大致可分为两类:问卷评估和结构化测试。问卷评估一般由熟悉听障儿童的家长或康复教师完成,注重考察儿童在真实生活情境下的反应,适用于年龄较小、无法配合测试的听障儿童;结构化测试是利用精心设计、结构性较强的测试项目,由专业人员直接测试儿童,根据儿童的反应对其能力给予评分,这种方式适用于年龄较大、配合度较高、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听障儿童。

2.1 问卷评估

2.1.1 有意义言语应用问卷(MUSS)   Robbins等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了有意义言语应用问卷(MUSS),主要用于评估听障儿童的言语产出能力。该问卷包括10个题目,考察听障儿童的发声、语言清晰度、语言表达策略等。每道题根据言语行为出现的概率打分,从未出现计0分,25%的概率出现计1分,50%的概率出现计2分,75%的概率出现计3分,100%的概率出现计4分。问卷满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言语能力越强。该问卷需采用访谈方式,由受过培训的评估人员逐题向家长解释题意,根据家长的作答及举出的具体实例进行评分。问卷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我国也在普遍使用。

2.1.2 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SIR)    1998年诺丁汉大学小儿人工耳蜗项目小组开发了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SIR),用于评估听障儿童的言语被他人听懂的程度,该问卷可长期跟踪评估患儿言语可懂度的发展变化过程。共5个项目,每个项目对应一个言语级别,级别1最低,表示连贯的言语无法被理解、口语中的词汇不能被识别、患者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为手势;级别5最高,表示连贯的言语可被所有聆听者理解、在日常环境中患者的语言很容易被理解。SIR问卷简便易懂,可重复性高,因此便于专业人员、没有患儿言语可懂度评估经验的普通人员及家长掌握使用;但与此同时,SIR问卷存在分级较粗的不足,难以反映短期内听障儿童的言语变化。目前该问卷在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2.2  结构化测试

2.2.1 单一维度测试   是指只关注语言能力某一方面的测试,这类测试针对性很强,如果专业人员对听障儿童某一方面的语言能力非常关注,则可选用这类测试。

2.2.1.1 构音语音能力评估   国内学者黄昭鸣、韩知娟等根据汉语普通话儿童的音韵发展历程,设计了《构音语音能力评估》(又称“黄昭鸣-韩知娟词表”)。该评估由50个单音节词组成,词包含21个声母、13个韵

母和4个声调,每个词都有配套的图片。由主试用提问或提示的形式(如不能诱导自发语音,可用模仿发音的形式),要求儿童说出图片所对应的词,每个词发音三遍。由专业人员对儿童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构音情况计分。研发者还制订了相应的正常儿童得分参考标准,听障儿童的得分可与之对比。该评估可快速考察听障儿童汉语构音能力是否正常、哪些语音构音存在问题,从而为制订康复目标和矫治方案提供依据。

2.2.1.2 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    《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是吕明臣等于2010年合作开发的,主要用于考察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即语言应用能力。关于语言功能,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见解,该评估将儿童语言功能分解为5个方面:①表述功能:指用语言对客观的人和事物做出某种表述的能力,“表述”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判断、描述、评价、叙述等;②工具功能:指用语言要求对方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从而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工具”是一个概括的说法,包括要求、命令、禁止等;③协调功能:指用语言来协调、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④表现功能:也称情感功能,指用语言宣泄、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⑤娱乐功能:指将语言形式本身当作娱乐、审美的对象,体验到语言乐趣的能力,如能感受到儿歌、童谣的韵律与节奏,喜欢跟着念或随着节奏舞动等。《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即包括表达功能、工具功能、协调功能、表现功能、娱乐功能5个分测验,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故事评估、行为评估、问答评估、交谈评估、自然评估等方式,在相对自然的情境下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评估。王丽燕等在全国范围内对健听儿童进行该评估,以此为基础制定了“3~6岁儿童语言功能评估参考标准”,对照参考标准可判断听障儿童的语言功能发展是否滞后,或5个维度的语言功能是否存在发展不平衡等,从而为后续康复指明方向。

2.2.2 综合测试   是指同时考察语言能力的多个方面,以便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做出全面的评判。

2.2.2.1 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    《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是1991年孙喜斌等研发的。该评估工具参照健听儿童在各年龄段的语言发育指标,将语言年龄(即健听儿童的实际年龄)作为评估标准。通过评估获得听障儿童的语言年龄,并以此衡量其语言能力。评估工具包括6个分测验:①语音清晰度:主要对听障儿童的发音状况做出评估,采用听障儿童说出图片对应的双音节词,由三级测试人员对儿童发音清晰度进行打分;②词汇量:主要评估听障儿童习得的词汇总数,采用《词汇等级测试词表》(包含1600个词),由听障儿童家长或康复教师将词表中听障儿童掌握的部分划出,然后进行统计,计算出该儿童的词汇量;③听话识图:主要评估听障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主试描述图片内容,要求听障儿童指出相应的图片;④模仿句长:主要评估听障儿童的语法能力,采用听说复述法,主试出示图片并说完整句子,要求儿童模仿说出;⑤看图说话:主要评估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试出示图片并讲述其内容,然后要求儿童复述,根据复述内容和语句的完整程度、语言的流畅度及语意贴切主题程度评分;⑥主题对话:主要评估听障儿童的语言使用和交往能力,主试出示图片并结合图片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儿童回答,判断其回答是否正确。该评估工具以健听儿童的语言发育作为参照,给出了听障儿童语言能力量化评估标准,便于康复教师或家长判断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存在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调整语言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该工具适用对象是1岁以上听障儿童,自开发以来已在国内康复系统得到普遍使用。

2.2.2.2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是台湾学者林宝贵等于1992年开发的,并于2007年修订。该量表既可用于筛选、鉴定3~6岁学前儿童是否存在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也可用于评估特殊需要儿童的语言能力。该测验共包括4个分测验:①声音、语畅、语调:考察声音是否正常、说话是否流畅、语调是否正确;②语言理解:考察语意理解、语汇、语法能力;③表达性词汇与构音:分析表达性词汇与构音、音韵、声调是否正常;④口语表达:考察口语表达、词汇、语用、仿说、造句、说故事等能力。此测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并且建有台湾地区常模,测试工具简便、时间短(约30 min)、使用方法容易;缺点是表达测验中多数只是回答词汇或短语即可得分,难以评估句法的表现,此外缺少语用的评量项目。该测验目前主要用于台湾地区,我国大陆也有特殊教育机构使用,许海燕对该工具用于大陆学前儿童的适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因文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将该量表不宜直接作为大陆临床筛查儿童语言障碍的诊断评量工具,如果使用需对试题和常模进行修订。

2.2.2.3 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CCDI) 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梁卫兰等以国际广泛应用的麦克阿瑟沟通发展量表(MCDI)为模板,根据中国儿童语言发展情况和汉语语法规律研发。该量表由两个分量表组成,一个是用于8~16个月龄儿童的词汇及手势量表,另一个是用于16~30个月龄儿童的词汇及句子量表。词汇及手势量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早期语言包括4项:①早期对语言的反应:测查儿童是否已经开始注意语言;②理解常用短语:了解儿童对常听的短语的理解情况;③开始说话的方式:测查儿童是否已经有模仿或自发地说一些词汇或短语的迹象,而不光是理解;④词汇:让家长对词汇表中的411个词孩子属于“不懂”“听懂”还是“会说”做出判断;第二部分动作及手势包含5项内容,主要用于评估那些已经在测定年龄范围内,但还听不懂语言也不会说话的儿童在语言发展上的准备情况。词汇及句子量表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词汇,让家长对词汇表中的799个词孩子属于“不懂”“听懂”还是“会说”做出判断;第二部分是句子和语法,包含4个内容:①儿童能否对不在眼前的人、事、物做出反应或进行谈论;②儿童用词、造句的语法水平;③组合词汇的能力;④对语法难度逐渐增加的短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该量表全部采用家长报告的方式,无需儿童配合,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研发者对北京地区1691例8~30月小儿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判断特殊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提供了参考标准。目前该工具主要用于国内部分医疗卫生机构。

2.2.2.4 普通话儿童语言能力临床分级评估表(MCELF) 是华东师范大学刘巧云等开发的儿童语言能力评估工具。该评估包含两大版块,第一版块为主测验,属于标准化测验;第二版块为辅助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其中,主测验板块包括词语理解、词语命名、句子理解、句式仿说、看图叙事5个测验,反映儿童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三方面的能力;辅助测验板块包括前语言沟通、语音感知、语音产生、模仿句长4个测验,反映儿童的前语言沟通能力、语音能力和语言记忆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和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的几个分测验:①前语言沟通:该测验共8个题,从沟通动机、模仿技能和共同注意三个方面的前语言沟通能力对儿童进行考察;②语音产生:该测验共27个题,目的在于考察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发音能力;③词语命名:该测验共65个题,主要考察儿童根据图片对事物、动作及事物属性命名的能力。;④模仿句长:该测验共16个题,其目的是考察儿童对不同长度句子的记忆及完整复述的能力;⑤句式仿说:该测验共30个题,主要考查儿童对常用句式,包括无修饰句、简单修饰句(含一个或两个修饰成分),特殊句式和复句等几种句式的语法结构的提取和迁移能力;⑥看图叙事:该测验共包含2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有四张图片,要求儿童参看图片对每一个故事进行分图讲述和整体讲述,评估人员从故事内容、句法、时间、地点、人物、叙事的顺序、故事内容的连贯性、故事的宏观结构、韵律感、清晰度、流畅性等方面对儿童的叙事能力进行考察。MCELF适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能力处于1~6岁的正常儿童水平的语言障碍患者,包括听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落后、特定性语言障碍等。但因为各类障碍儿童语言水平通常和生理年龄不匹配,因此生理年龄大于6岁但语言年龄在6岁以内的障碍儿童也可以使用该测验进行评估。研究者制订了该评估工具的上海地区参考标准,并开发出了计算机软件版。目前该工具正在特殊教育及康复领域逐步推广。

2.2.2.5 “梦想”普通话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标准化评估(DREAM) 该工具由美国培声听力语言中心刘雪曼等于2015年研发,适用于年龄2岁6个月~7岁11个月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儿童,包括总体语言、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句法和语义5个模块。评估借助现代化媒介进行,测试声音和图片通过平板电脑呈现,儿童通过触屏方式进行回答,结果被计算机记录并计分,测试过程约45 min。该评估的信度、效度和临床实用性均得到了验证。2018年研发者又推出了适用于0~3岁儿童的“梦想”婴幼儿语言沟通评估(DREAM-IT)。DREAM-IT包括婴幼儿语言发展的4个方面: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社交沟通和认知玩耍。目前该工具在国内处于临床推广阶段。

3

小结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接受早期干预的单纯性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程度,有些儿童甚至和同龄健听儿童差距不大。这一发展趋势对如何评估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挑战。

近些年,国内研究者从国外引进或根据汉语特点研发了可用于评估普通话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工具,本文主要对其中代表性工具进行了介绍,这些工具均在国内应用多年或具备较好的应用潜力。上述评估工具各有特色,临床医生、康复教师等可根据儿童特点、测试目的、测试条件等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另外,结构化测试一般包含多个分测验,专业人员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部分测验进行针对性评估。此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种工具对同一儿童进行评估,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

除本文介绍的评估工具外,还有一些儿童发育量表或智力测验,如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Gesell发育量表、丹佛发育筛查量表、韦氏智力测验等也含有可用于评估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分测验,专业人员可酌情选用。目前,国内现有的可用于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的工具仍不够丰富、完善,继续开发适合各年龄段、不同康复阶段,采用不同评估方式且能和国际接轨的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体系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