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和日常饮食有关,而肠胃疾病与饮食的关系尤其密切。各大医院消化科专业医生们用自己的心得总结了一张养护肠胃的时刻表。大家每天尽力坚持,可让健康受益。(见习记者刘小燕) 指导专家 浙江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孟立娜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叶晶 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蓝宇 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吴玉芳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医师 杨小平 晨起喝杯温开水 早上起来喝一杯温开水,是杨小平多年来的习惯,她说这样有利于清洗肠胃排出毒素。肠道要健康,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很重要,她说一般人都是选在早上,同时她要求家人上卫生间不要玩手机。肠胃是个“情绪器官”,杨小平说,每天早上起床都要保持一个好心情,好的情绪也有利于肠胃健康。 早餐千万不要省 孟立娜特别强调早餐不能省,她的早餐大都是在食堂喝粥、吃面食,这样有利于排除胆汁,预防胆囊炎。在家里做饭时,她要求食材要新鲜,炒菜不放味精,盐也放得少。孟立娜每周会吃两次杂粮,用压力锅煮粥时适当放一些莲子、黑米等。偶尔胃不舒服,第二天就会吃一些白粥,既养胃同时又能减轻肠胃负担。 上午起身走一走 做些简单的肢体放松运动,有助于早餐消化。顺便喝点水或吃点水果,可补充水分和维生素,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排出。 中餐补点优质蛋白 午餐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鱼类、豆制品。 杨小平会尽量在家吃午饭,吃饭时她喜欢细嚼慢咽,吃饭过程保持在20分钟以上,不必纠结每口饭该嚼多少次,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吃个七分饱即可。 医生顾不上吃饭的事情经常有。不按规律饮食,是非常伤胃的行为。叶晶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就是尽量不让自己饿肚子,如果到了饭点的时候不能正常吃饭,那么就找点面包、蛋糕、牛奶等营养易消化的东西垫垫。 午间打盹助消化 如果有时间最好能美美地睡个午觉,只要半个小时,就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多分些循环中的血液去供应胃肠道,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晚餐清淡七分饱 晚餐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好,并注意补充杂粮和新鲜蔬菜。因为晚上睡眠时心跳和血液循环都比白天慢,胃肠运动也会减慢,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不但易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杂粮和蔬菜不但可预防高血脂,还可以增加维生素摄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中国人亲友间的聚餐常选在晚上。在蓝宇看来,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很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蓝宇说,聚会用餐要使用公筷,如果大家不用公筷,就先从菜盘中拨出自己需要的分量。 锻炼腹肌防便秘 中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的问题,吴玉芳习惯每天晚上做“鼓肚操”锻炼腹肌防便秘。具体做法是:先用掌心围绕肚脐打圈按摩,顺序是右上左下,然后做深呼吸,随着呼吸将肚子鼓起、收回。要想肠胃健康,锻炼不能缺乏,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食欲减退、胃动力不足。如果有家人出现便秘,吴玉芳也会推荐他们重点锻炼腹肌。 睡前不要吃夜宵 医生会有上夜班的情况,有些医生下了夜班会去夜宵摊上吃夜宵,但孟立娜不吃夜宵,因为路边摊上的夜宵一般口味比较重,高油高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每天都力争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对提高肠胃的抗病能力很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