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向|2017云南写生作品&访谈录

 涤砚堂 2019-06-02

云南写生归后,应众多师友的要求,就写生及创作的一些问题请方老师做了一个访谈,收录如下:

访问者:王斌

受访者:方向

采访时间:2017年5月1日

问:老师,您的笔法变化丰富,并且很典型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最崇尚的写意性和书写性,而您的图式、画面的语言符号却又极具个性特色,富有时代气息。虽然面貌新,却与古典绘画传达的精神内涵毫无违和感,请问您在绘画的过程中是如何协调古典与现代的内在关系的?

答:传统绘画比较引人入胜的一点,是一种对精致艺术的追求吧。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当代社会更倾向一种标准化的,快餐式的精神状态,似乎对这种精致并不像以前那么渴求了,然而传统艺术对笔墨所要求的这种精致,却正是其中心的意义所在。所以我在画当代题材的时候,比如画建筑物,同样也是讲究笔法的轻重徐急,起行收顿这些比较微妙的变化。并不是说画建筑物就是像使用排笔一样一笔刷过去,还是要讲究用笔的这种韵味节奏。

  高黎贡山村写生之一 37X45CM 2017 方向

高黎贡山村写生之二 45X37CM 2017 方向

中国绘画笔墨精神是一种活的艺术,是对生命的关照。万物有灵在我们中国哲学里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度思考。看似没有生机的物象,如建筑物电线杆之类通过画家的迁想移情,画面一样洋溢着活力和温度。生命是周而复始的,佛法讲生住异灭,生命的逝去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转换。比如建筑物由水泥转化而来,水泥由石灰岩转换而来,石灰岩是由珊瑚虫变现而成。世界的运动变换了生命的存在方式,那么我们在作画的时候是要感受到并且表达出生命的律动的。

高黎贡山百花岭写生之三 45X37CM 2017 方向

古典与现代没有一条截然分割的鸿沟,也很难下个具体的定义,很多人错误地把传统绘画里惯用的一些图式、符号理解成古典,然而这并未触及到古典绘画的精神内核,因此这种理解只具有表层的意义。另一个对古典的理解是,我们传统的山水画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那么自然画家笔下表现较多的是这一时代的特色。比如除了山林丘壑以外,农田、村舍等等都是这个农耕时代的产物,相对来说这种古典气息会浓一点。但我们生存在这个时代,就是面临着如何来表达我们当下生活中的所历所感。

我在表现当代题材的时候,往往是借鉴很多传统绘画的一些笔法和画面气息。但我是将其规律性的绘画精神和形式美感,做了归纳转换。笔墨是画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中国画家通过笔墨来展示他的内心对生命的理解,以期抵达使之心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如果说笔墨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或者是一个技术手段,心性精神不得自由,很难达到心手相应,更谈不上逍遥游的境界了。只有保持精神自由的状态,通过实践,心和手的距离才能缩短。

古典绘画,笔墨是其核心,而笔墨的核心就是洋溢其间的精神气息。传统用笔一点一划要体现作画者的精神品格、道德学养、人生境界等,这和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是相表里的,我觉得这正是笔墨的根本。

腾冲黑鱼河写生 34X68CM 2017 方向

黑鱼河上游小村落写生 34X68CM 2017 方向

问:您能谈一谈在写生过程中眼中之景与画面之境之间的转换关系吗?

主要是通过哪些要点体现的?


答: 写生中“景”与“境”的转换古人已有谈及,大体是“园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这么一个转换递进的过程。

我们初看到一个美景,只是感观上觉很美,这种第一印象是处在一种生理反射的阶段,是人的直觉对美景本能的感性认知,这是比较初级的审美。

我们被美景深深地吸引陶醉,那么,在我们心底里就建构了一个可居可游的精神家园,这使我们心生向往,久久不愿离去,甚至升起厮守一生的愿望。

陶醉既久,便物我两忘产生了庄周梦蝶的幻觉,我即是景,景即是我,完全与景交融为一了。你所画的苍松大树就是你品格气质,山川河流就是你的精神血脉。这个是审美的更高一层次了,但能达到的画家那毕竟是非常得少。


腾冲黑鱼河写生之一 37X45CM 2017 方向


写生,首要一点,是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丰富我们对自然界的感受,以之来蒙养情操,过滤心灵,提升艺术品格,为自己内心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世界。其次是通过写生能找到具体的物象与我们的精神向往做个对接。我们的精神向往不是虚无的空中楼阁,是在我们写生中实实在在存在的。有这样的景象连接着,我们的这个精神向往是脚踏实地的。我们对自然界的一些看法,很多还停留在自己的书本或前人的一些间接经验上,那我们通过写生能更直接地去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让我们去读懂传统绘画里面笔墨概括的手法,诀窍。写生时看到具体物象可以联想到传统绘画里面一应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使我们了解绘画的进程;写生现场跟画面的差距;写生过程中如何将真实场景提炼成绘画要素。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对我们自己绘画语言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我个人绘画语言就是经历这一过程而形成的。


腾冲黑鱼河写生之二 37X45CM 2017 方向

问:老师,您的作品大都是通过现场写生而来,

您如何看待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答: 我们应该正确地去看待写生的问题。写生和创作之间没有分明的边界,有精神内涵的优秀写生作品同样是非常好的创作作品。

山水画的发展,每个时代侧重的不一样,有的时期重“丘壑”,有的时期注重思想境界的抒发,交替发展。总体来说,山水画的发展没有太过偏离画家对自然界的感受而长期去延续一种完全是心相的东西,对外界的感受多多少少都会有。到了这个近现代以后,随着西洋画的传入,大家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方法变得更直接。这种直接有个好处,就是说能够更多地去挖掘这个时代的题材,更多去传达画家的所观所感。当然也误导了一些人,将反映生活作为写生的最高标准,而忽略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腾冲黑鱼河写生之三 37X45CM 2017 方向

每个人绘画语言都是有局限的。绘画语言丰富,笔下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强烈;绘画语言贫乏,那么表达感受时就会受到很大的约束。绘画符号是通过写生来得到的,亲身去体会提炼这些艺术符号,比起取之于他人的相对有感染力、生动得多。在大自然里每个人感受都不一,写生对于画家创作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同时有人把这个写生又理解成去描述眼中看到的事物,忽略了自我心中的精神世界,这往往使写生效果流于表面。新中国建立以来,写生既有非常兴盛之时,也有比较没落的时候。当写生变得沉寂,大家不再关注对当下环境的感受,一味在讲心中的东西,这似乎变成有些人用自己习惯性的套路在画画的一个理由。此时此刻,画画让人觉得只是虚无空洞的空话套话的躯壳。那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大家又开始去重视写生,又想到生活中去。

写生比较注重记录作者游历的过程,当然,在注重表达此情此景的现场感受的同时,同样注重精神追求和学术思想。写生可以更片段化一点,更随性一点,更有趣一点,更能体现自我手头能力对于笔墨的具体灵活发挥。而创作似乎约束会少一些,把所想表达的主题及精神世界充分地展现给观众是创作的重中之重。写生偏向于注重眼中的世界,创作偏重内心的世界。我的写生相对片段化,着重通过当时很感动很直接的感受强化我的主观意识和审美品味。而我的创作基本上是通过我的写生再升华而来的,借助的素材各方面相对来说也会更丰富一点,然后创作过程中不断去完善内心的构想。


腾冲黑鱼河写生之四 37X45CM 2017 方向

问: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临摹您的作品吗?


答: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好的老师来说,能够让自己学生去发挥自己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应该比什么都有用。所以,对于学生临摹我的作品,一开始我没有提倡。但是我看有些学生临我的作品时也取到一定的效果,比如在写生中他们能够比较迅速的掌握一种表达的语言和方法,当然这种语言还是我的个人语言。我觉得也可以理解,这其实也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


和学习写作一样,开始也都是借用别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慢慢地他才形成自己的语言。所以这个问题呢,我既没有提倡也没去反对,等到他能掌握得比较熟练地来讲述一个事情的时候,他会慢慢地形成自己个人的语言。

腾冲黑鱼河水电站 37X45CM 2017 方向

问:您认为通过写生来创作优点和不足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通过写生来创作,有个问题就是容易拘囿于具体的物象形态而失去自觉的发挥空间,对描述对象越是满意的时候,越是失去了自我心性的表达。如果不留意,写生变成游记插图的制作。所以我告诫学生,面对写生对象不要急于表现,到每个地方,多走多看,感受下周围的气息,慢慢地融入这个环境,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跟自然界来一个交流互动。


腾冲热海写生之一 37X45CM 2017 方向

每个人的心都像面镜子,艺术作品便是反射出来的图像,不同的镜子反射出来的图像应是有差异的。如果千人一面的话,那写生也便失去了意义。

写生,同样是表现一个意境,你画面的题材符号是别处抄搬挪移过来的,你表现的意境,会使人觉得在讲空话套话。如果都是从写生中得来的很鲜活的案例,同样在表达这个意境上你的画你就很有感染力,有容易打动人的艺术魅力,从这点来说写生就很重要了。

腾冲热海写生之二 34X68CM 2017 方向

问:如何才算是一幅优秀的写生作品?


答:优秀的写生作品,第一要有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融入了作者的感受,画面所生发出的气息是纯净的、平和的、高雅的或是污浊、急躁、低俗的,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这点在画里很重要。其次,一张好的写生作品,一定要有现场感,写生毕竟是表达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轨迹,对彼时彼刻这种现场感的捕捉也正是写生的魅力所在,所以现场感也是不可少的。

艺术作品,最主要一个就是真实,真实地反映你自己当下的这种精神状态, “真”是首要的,只要是“真”,你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创作状态。不是说,借别人的感受来说明问题,借别人的语言而含糊其辞。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投入的话,那观众也不可能对你的作品有所触动。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一 37X45CM 2017 方向

问: 老师,您有许多创作取材与国外的名胜古迹,海滨都市……且多以建筑物为主体,然而画面除了洋溢着浓郁的国外风情,还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中国画审美精神的气息韵律,这里面的内在关系您是如何把握的?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二 45X37CM 2017 方向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三 37X45CM 2017 方向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四 45X37CM 2017 方向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五 37X45CM 2017 方向


答: 在我们中国哲学里,万物皆有生命。同样,我们画中国画的毛笔,下笔就使人感觉到有这种生命的存在。这种生命除了表现在物体,还表现了作者的生命力,这个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一点,笔下感到洋溢一种生命气象,而这种气象是非常健康向上的。

中国画,需要一个自然悠游的心态去创作。每个人心中都会生发出一个意境,但因后天很多现实的欲望,功利的目的在左右他,他的这种精神状态给遮蔽了,自始至终很难将这个意境体现在画面上,创作过程其实也是个发现自我的过程。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完善自我。而不是说,我们学到的东西反而是我们个性抒发的障碍。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六 37X45CM 2017 方向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七 34X68CM 2017 方向

热海下寨村写生之八 34X68CM 2017 方向

不管我们身处大自然的山水里面还是置身国外其实都是在体验生命。这种对生命的体验是多元的,抱着到大自然里面体验的心态,排除很多世俗的功利心理,保持一个纯真的心态投入到这个体验中来,那么很自然这种游历的过程里面,都能体会到山水精神在里边。

我画国外的景物是心无旁骛的。我现在的各种生活状态都比较理想,那么我确实就感觉到我不管在很喧闹地方还是安静地方都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很平静的心理状态。所以我在这种喧嚣的城市里面也能和在山里面同样悠然自在地这么游走,当画画是种很舒服的,很自由的状态后,那就不一样啊。当然,要有这种状态,也得益于我们现在国力的强盛啊,我们的前一辈,时常讲述一些出国的经历,要扛着一箱快食面到国外,天天吃快食面,生活过的非常得窘迫艰苦,处处都要精打细算,那种状态对画画多少都会有影响。如此看来,对于画家来说现在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时代。


方  向

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中国画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优秀奖、首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参加“百年中国画展” “上海美术双年展” “北京美术双年展”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新中国画展” “中国美术年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等展览。

在北京、广州、深圳、伦敦、曼谷、菲尼克斯、路易斯维尔、墨尔本、三藩市、纽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当代中国画家丛书·方向》等三十余种。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