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螺丝钉问答

 家心何如 2019-06-02
银行螺丝钉问答

观众提问: 提问:比如我前三年每个月投1000元,后来收入提高了,可能每月投入3000,但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前三年是赚钱的,后来运气不好,有可能导致我定投亏损,投资五年,但没挣到钱,我怎么克服这个心理障碍?有没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必要?
 银行螺丝钉:就我过去投资低估值指数基金的经验来看,一般来说是开始等额定投,定投一年到两年,绝大多数情况下账面已经是盈利的了,如果像您说的,前几年每月定投一千,定投三四年,这时候自己的收入增长了,这种短期亏损其实也不是很重要,因为对投资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断积累自己手里的资产是更重要的,在下跌期间可以继续投资,忍耐短期亏损,但在下跌之后,您同样是5000元,可以买入的股票份额是比之前增加很多的,所以从长远来看,在下跌之后,加上我们的收入增长,它带给我们家庭股票资产的增长是非常强的,我们能在这段时间里让家庭的股票涨很多。 像指数基金,前面也提到过,它毕竟长期是上涨的,每隔几年国内都会出现一轮牛市,我们在便宜的时候投入这部分指数基金,短期是亏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通过不断的定投,成本会不断摊低,到下一轮牛市时最后收益也会不错,所以您说的这种情况主要是短期波动的问题,但不会影响长期定投下面最后获取不错收益的情况。 


提问:谢谢,不是有一个定投计算器嘛,定投十年或定投十五年,会比十年的收益大很多。我想问,比如刚才你说定投,出现一轮牛市,你把基金全部卖掉,再重新开始定投的时候,还能达到十五年的高收益吗?因为这就算从头投资了。 银行螺丝钉:您说的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经常发生的,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市场会出现一波牛市,到牛市时很多品种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所以我们一般会在牛市中后期把手里持有的那些比较贵的指数基金给卖掉。 卖掉之后我们不可能长期拿着现金,毕竟现金长期来看会受到很大损失,所以我们还是要拿着钱做各种各样的投资,如果股市出现了高估,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卖出之后当时市场上有没有其它低估的资产,然后我们可以拿着资金去买其它比较便宜的产品,比如2007、2008年时国内进入了牛市,到后期高估了,但如果我们当时看一下世界上其它国家,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当时有很多很便宜的资产可供选择,在卖出之后我们可以再投资到这些品种上。 卖出之后我们继续投资的时候,可以把所得资金分成多份,投入到被低估的品种上。这就跟我们一开始时做定投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低估品种基本会在低估区域持续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我们把这些资金在这段时间分批投入进去,最后投完两年,它的效果和我们在低估时定投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提问:谢谢。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可能持有定投一直坚持到十五年?
 银行螺丝钉:一个品种一般不太可能定投十五年。像刚才介绍的H股指数,它的上一轮最低点大概是在2002年,在2007、2008年时达到牛市最高峰,之后又一路下滑到2016年年初,整整18年时间,这是它的一轮周期。 在这轮周期里它在便宜时我们是可以投资它的,但到了中间比较贵的时候我们肯定就不会再选择它了,所以我们不会在一个品种上始终长期投资,毕竟它的投资价值是会出现变化的。 



提问:我想问一下你怎样评估什么时候卖出去这轮基金? 银行螺丝钉:关于指数基金的卖出,巴菲特之前提过卖出的三种情况: 1、你买入品种的基本面恶化了,恶化非常厉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卖出; 2、价格贵的时候,比如到了牛市高估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卖出。 3、我们发现了比你手里持有的品种有更高的投资价值,而且高出很多,那我们可以把手里的品种换过去。 一般来说国家经济不出什么问题的话,指数基金基本面很少会恶化,这种情况是很难发生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卖出指数基金是因为后两个因素:出现牛市高估的时候,到了牛市中后期估值比较高,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手里的指数基金卖掉;再一种是比我们手里持有的指数基金有更高投资价值,拿红利指数和H股指数举例,2014年时红利指数估值比H股指数低30%到40%,到2016年年初反过来了,变成了H股比红利便宜30%到40%,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发生了逆转,假如2014年时我们持有红利,到了2016年时我们会看到在港股上市的中国内陆企业整体估值比国内的要便宜很多,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手里持有的国内的指数基金换过去,这也是一种卖出的可能性。 国内也有朋友做A股/H股的轮动,其实原理是一样的,这两个资产比较相似,长期潜力和价值也比较接近,它们之间价格出现很大差距时,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卖出。所以卖出指数基金主要是后两种情况,一个是到了牛市的中后期,估值特别高了,风险很大,我们也不会持有它;再一种就是出现比手里持有的品种便宜很多或投资价值高很多的,我们也可以换过去。



 提问:您好,我想问一下,您刚才在很多问题中都提到了关于指数基金标的选择的问题,我更想让您给我们明确一下指数基金的标的选择,尤其是在中短期操作过程中需要轮动和换资产标的时,这些新资产标的的选择方式。 银行螺丝钉:其实我也不是所有的指数基金都会追踪,因为国内指数数量是非常多的,国内也有四五百支指数了,这么多指数和对应的基金产品我不可能全部追踪了解,一般情况下我会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像红利这种比较有特色的指数来进行追踪。 目前我追踪的指数都在公众号列表,在估值表里的指数基本是我追踪比较多、比较了解的指数。 对于这些品种的估值方法,有很多是比较接近的,比如基本面50、上证50,还有H股,这些指数被投资的主要是国内的大蓝筹。 像红利这种类型的指数主要是投资价值型股票,股息率比较高的股票,它们是两类,虽然说这些指数不同,但它们可以归为两类,这是目前低估比较多的两类指数基金。 再比如消费、医药这些比较好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指数基金也是可以追踪的。 具体大家在选择时一般我们会选择处于低估状态的指数基金投资,因为它处于估值比较低的区域,再加上我们用分散定投的方式投资,风险其实已经很低了,用这种方式投资指数基金的话,无论是从风险、波动还是未来收益上都会有不错的成果。 这就是我开始选择低估值指数基金的思路。 



提问:对于30到40岁年龄段(的投资者)来说,您认为在个人财产中指数基金配置多少算是比较合理的比例? 第二,一个品种既有场内版也有场外投资对象时,您是怎么选择的?
 银行螺丝钉:第一个是配置比例,有一个比较通用的配置方法,就是用100减去年龄,用这个作为家庭中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比如30岁,那我们可以拿70%来配置指数基金,这是比较粗略的配置方法,可供参考。其实到后期,真到七八十岁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把股票资产降到特别低,毕竟它的长期收益还是比较好的,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在退休之前可以用这个来估算比例,退休之后我们手里持有的股票资产是可以继续长期投资下去的。 第二是场内和场外指数基金的购买方式。目前来看,有一些指数基金品种只有场内有或只有场外有,像红利ETF,还有一个中证红利的10032,所以最好是这两个方式都掌握一下,因为它可以拓宽我们的投资机会,有时候一个品种比较看好,但它只有场外,我们可以开一个账号,现在开股票账号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具体场内和场外如果都可以投资,该选择哪一个,场内场外都可投资的指数基金属于LOFT基金,场内场外可以用同一个基金代码投资,一般来说场内费用会略低一些,但LOFT基金有一个问题,国内大多数LOFT基金场内成交量比较低,有时候我们买不到,有一些成交量比较低的一天就成交几十万块钱,这种情况下买的人买多了就可能买不到,或者我们手里积累了很多也卖不出去了,从场外投资、场外申购赎回的基金就没有成交量的问题,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和资产规模判断一下,一般情况,你可以比较一下场内的成交量和自己要投资的资金规模,你看一下自己如果自己资金量进出比较麻烦,那就选择场外吧,至少场外没有成交量和流动性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