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鼎三——常见病简易治疗

 一丹一水 2019-06-02
(三)脾 病
《内经》云: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为后天之本,主腐熟水谷,布散各经。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足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又云:脾之经属太阴。盖太阴之上,湿气主之。脾恶湿,主四肢,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故有以上诸病。《伤寒论》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提纲。     
脾病方:            
1.木防已汤   治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者。
防己6克 薏苡仁12克 苍术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半夏9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2.五苓散   治关节疼痛而烦,口渴欲饮水,身重,小便不利者。     
茯苓3克 猪苓3克 泽泻4.5克 白术9克 桂枝1.5克
3.飧湿(?疑为泄)汤   治腹满便溏者。      
苍术9克 厚朴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茯苓9克 半夏6克 藿香6克           
4.理中汤   治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   
人参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炙甘草3克
加减法:若腹满者,加附子;若呕者,加生姜;若下多者,重用白术;若脐下悸者,去白术,加桂心,若心下悸者,加茯苓。
5.胃苓汤   治湿淫于内,脾不运行,而成泄泻者。
苍术9克 厚朴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茯苓3克 猪苓3克 泽泻4.5克 白术3克 枝桂1.5克
6.理脾涤饮   治脾虚痰饮,口不渴者。
白豆蔻3克   砂仁6克 干姜6克 白术9克 黄芪9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四)肺 病
《内经》云:肺为华盖,内通五脏。司制节而主一身之里者,为太阳肺经之气。与大肠相为表里,外与皮毛相应。故肺病者,喘咳气逆,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疑为鼻)鸣嗌干。
肺病方:      
1.苏子降气汤   治咳逆上气,痰喘等症。
苏子9克 半夏9克 当归6克 橘皮6克 沉香0.3克 厚朴 6克 甘草3克 前胡6克 生姜6克     
2.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及肺痈等症。
葶苈9克 大枣4枚
3.千金苇茎汤   治肺痈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者。
苇茎9克 薏苡仁24克 桃仁12克 冬瓜仁30克
4.甘桔汤   治肺痛,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者。           
甘草12克 桔梗6克   
5.泻白散   治肺热鼻干。
桑白皮9克 地骨皮9克 甘草3克 薏苡仁12克 黄芩9克 淡竹叶3克 滑石15克     
6.七味地黄丸   治吸气短。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茯苓9克 泽泻9克 五味子3克
7.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不足而耳鸣者。
人参9克 甘草6克 白术9克 橘皮6克 黄芪3克 升麻3克 柴胡6克 当归6克 大枣2克 生姜9克   
8.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者。
人参9克 麦门冬30克 半夏4.5克 甘草6克 薏苡仁9克 大枣4枚
9.生脉散   治肺经有热,喘而渴者。
人参9克 麦门冬9克 五味子3克
(五)肾 病
《内经》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又云:两精相搏,合而成形。所以肾为先天之本,生化之源。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小腹痛,清厥,意不乐。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又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为腹大胫肿,宜济生肾气丸、真武汤之类;喘咳身重,宜七味地黄丸;寝汗出,宜叶氏盗汗方;憎风,宜芪附汤;胸中痛,宜桂枝加桂汤;大小腹痛,宜真武汤;清厥,宜四逆汤;意不乐,宜定志丸。
肾病方:
1.济生肾气丸   治足胕浮肿,腹大者。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 附子3克 牛膝6克 车前仁6克
2.真武汤   治足肿,虚喘者。
茯苓9克 芍药9克 附子9克 白术6克 生姜9克
3.七味地黄丸   治喘咳。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茯苓9克 泽泻6克 五味子3克
4.叶氏盗汗方   治寝汗出。   
人参6克 地黄18克 五味子3克 甘草3克 莲子6克 茯神9克
5.芪附汤   治汗出恶风者。   
黄芪30克 附子15克     
6.桂枝加桂汤   治肾气凌心,心下痞满者。
桂枝18克 芍药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2枚 生姜9克
7.四逆汤   治四肢逆冷者。
炙甘草6克 干姜4.5克 附子6克
8.定志丸   治健忘,并能开心益志。   
茯神9克 人参6克 远志3克 菖蒲3克 茯苓6克 合欢9克     
(六)胆 病
《内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然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又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盖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专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诸脏无病。故小柴胡汤加减,为治胆病之主方也。
胆病方:
1.小柴胡汤   治口苦,太息,咽痛,干呕,胆怯等症。
柴胡24克 黄芩9克 甘草6克 半夏9克 大枣4枚 生姜9克 人参9克   
2.加味温胆汤   治胆火癫狂者。
茯苓9克 半夏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菖蒲3克 远志3克 胆南星3克 枳实3克 竹茹6克 生姜9克

(七)胃 病
《内经》云:胃病者,腹chen(月真合)胀,胃脘当心而瘴,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又云:胃者,仓廪之官,水谷之海,而为十二经之长。化糟粕,运精微,转味出入而为传化之腑,与脾相为表里,脾气运化,散布各经,诸气既受其气,人因以长,或受寒停食,或从热化而为胃家实,故有以上诸症。
胃病方:
1.苓桂术甘汤   治胸胁支满者。     
茯苓15克 枝枝6克 白术9克 甘草3克
2.大半夏汤   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人参9克 半夏12克 白蜜30克
3.启膈饮   治食已即吐者。
贝母3克 人参9克 丹参6克 郁金1.5克 荷蒂5枚 砂仁壳1.2克 茯苓4.5壳 菖蒲1.5克 杵头糠12克
4.麦门冬汤   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人参9克 麦门冬30克 半夏4.5克 甘草6克 大枣4枚 粳米9克     
5.加味平胃散   治腹chen(月真合)胀,胃脘当心而痛,并治伤食嗳腐吞酸者。
苍术9克 厚朴6克 橘皮6克 甘草3克 谷芽6克 麦芽6克     
(八)大 肠 病      
《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病者,腹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邪,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   
大肠病方:
1.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者。
附子9克 半夏15克 粳米18克 甘草3克 大枣4枚
2.四逆汤   治泻而四肢逆冷者。
炙甘草6克 干姜4.5克 附子6克   
(九)小 肠 病   
《内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   
小肠病方:
1.加味五苓散   治诸疝。
伏苓6克 猪苓6克 泽泻6克 木香6克 桂枝9克 木通9克 橘核9克 白术12克 川楝3克 荔枝核6克 小茴香3克
加减法:寒甚者,加干姜、附子;热甚者,加黄柏、海藻;小便如膏者,加菖薢、萆薢;气逆上冲者,去白术,加桂心、当归、吴茱萸;囊肿如水晶状者,加薏苡仁、桑白皮;痛不可忍为瘀血,加桃仁、红花、乳香;筋缩者,加薏苡仁、木瓜;顽麻不痛者,加川芎、槟榔;痒者,加蒺藜。
2.橘核丸   治小腹、睾丸肿痛。
橘核9克 吴茱萸4.5克 香附9克 川楝子1枚(烧) 山楂核9克 荔枝核6克 小茴香3克
外用雄黄30克,白矾60克,甘草9克,煎水洗,其肿自消。
(十)膀 胱 病
《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
膀胱病方:
1.五苓散   治阳虚不能化水。   
茯苓3克 猪苓3克 泽泻4.5克 白术3克 桂枝l.5克
2.猪苓汤   治阴虚不能化水。
猪苓6克 泽泻6克   茯苓6克 滑石6克 阿胶6克
(十一)三 焦 病   
《内经》云:三焦病者,腹中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流,即为肿候。华佗曰:三焦者,人身三元之气也。统领一身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内外上下左右之气。盖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乃脏腑之总管,统以小柴胡汤加减主之,若足肿者,宜牡蛎泽泻散。   
三焦病方:
1.小柴胡汤      
柴胡12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人参9克 甘草4.5克 生姜6克 大枣4枚
2.牡蛎泽泻散   治腰以下有水气者。
牡蛎9克 泽泻9克 商陆9克 海藻3克 瞿麦9克 常山6克 天花粉6克
(十二)五旁七伤六极
按:何谓五劳?《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为五劳。七伤者,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悲怒气逆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强力入房,举重,久坐湿地则伤肾;风雨寒暑则伤形;大恐惧不节则伤志,此为七伤。又六极者,六腑之气虚极也。拟方于后,随症采用。     
五劳七伤六极方:      
1.小建中汤   治五劳七伤,小肠急,脐下膨胀,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目暗huanghuang(“目巟”合),愦愦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然痛,小便赤黄,尿有余沥,梦交,失精,惊恐,虚烦者。《金匮》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炙甘草6克 大枣4枚 生姜9克 饴糖30克   
加减法:诸不足者,加黄芪;心下悸者,加茯苓;痰多者,加半夏;血虚肠燥者,加当归;健忘者,加远志。
2.广济丸   治五劳七伤六极,八风十二痹,消渴,心下积聚,使人身体润,服之多情性,补益养精。   
生地黄36克 天门冬30克 菟丝子60克 石斛30克 当归30克 白术30克 甘草24克 肉苁蓉21克 山药18克 人参24克 元参18克 麦门冬30克 紫菀18克 杏仁24克 大黄18克 牛膝18克 茯苓24克 防风18克 麻仁24克 地骨皮18克 蜀椒9克 干姜9克
3.六味地黄丸   治虚火上炎,腰膝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水泛为痰,自汗盗汗,失血,消渴,头目眩晕,耳聋齿摇者。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茱萸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加减法:腰痛,少腹拘急,饮一溲一,气短微饮,少腹不仁,及妇人转胞者,加肉桂、附子;痰喘者,加五味子;肿满者,加肉桂、附子、车前仁、牛膝;声哑者,加五味子、沉香、诃子、人参;咳者,加五味子、麦门冬;大渴不止者,加肉桂、五味子;火不归元,口舌生疮、齿牙浮动,面红目赤者,加肉桂、附子、元参、白芍。
三、五官九窍病

(-)目 病
《内经》云:肝开窍于目。肝属风木,肾水为母,心火为子,主藏血。风火交煽,则为目病,故凡目病初起,暴赤肿痛者,皆风火之为患也,宜驱风散热饮;若大便秘者,宜泻青九;若兼寒者,则成翳膜,宜退翳汤;如无红无翳,目huanghuang(“目巟”合)无所见者,肝肾虚也,宜滋肾补肝丸,或磁朱丸。
目痛方:
l.驱风散热饮   治目病暴赤肿痛者。   
川芎3克 当归6克 羌活6克 防风6克 薄荷3克 连翘9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栀子6克
2.泻青丸   治颊肿面青,目赤头痛,大便秘者。
川芎6克 当归9克 羌活6克 防风9克 栀子6克 大黄6克 龙胆草9克 甘草3克
3.退翳汤   治目疾暴亦生翳膜,畏日羞明者。
菊花6克 密蒙花6克 白蒺藜9克 蝉蜕5个 木贼l.5克 甘草3克 青葙子3克 决明子6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生地黄6克 当归6克
加减法:热甚者,加黄芩、黄连;夜甚者,加夏枯草,便秘者;加芒硝、大黄。
4.滋肾补肝丸   治目huanghuang(“目巟”合)无所见,无红、无翳、无膜者。
生地黄12克 山药6克 山茱萸6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枸杞9克 菟丝子9克 茺蔚子9克 玄参9克 当归9克 菊花3克 细辛1.6克
5.磁朱丸   治神水散大,昏如雾露中行,渐观空中有黑花,观物成二体,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又治耳聋耳鸣。柯韵伯云:治聋癫狂症如神。
磁石60克 朱砂30克 神曲90克
(二)耳 病
《内经》云:肾开窍于耳,心气亦通于耳。耳病者,心肾不交,水火未济也。如耳肿痛者,宜凉膈散加减;若肿痛而流脓者,宜加味四物汤;如心肾虚,水火未济者,宜滋肾丸。少阳经脉绕耳。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者,宜加味小柴胡汤,或《医林改错》方。经云:耳中宗脉之所聚,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流,脉有所结,故耳鸣,宜保元汤加升麻。
耳病方:     
1.凉膈散   治耳、目、口、鼻、咽喉等病。
薄荷6克 连翘9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栀子6克
加减法:衄不止者,加丹皮、生地黄、茅根;喉痛者,加牛蒡、黄芩、玄参;牙痛者,加石膏;耳痛者,加菖蒲、羚羊角;舌痛者,加黄芩、黄连、木通。   
2.加味四物汤   治耳肿痛流脓者。
生地黄9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菖蒲3克      
3.磁朱丸   治心肾虚,水火未济而耳聋者。
磁石60克 朱砂30克 神曲90克         
4.加味小柴胡汤   治呕苦,耳聋,目眩者。
柴胡12克 半夏4.5克 香附6克 菖蒲3克 人参4.5克 甘草4.5克 生姜4.5克 大枣2枚 蔓荆子6克 黄芩4.5克
5.《医林改错》方   治耳聋者。
菖蒲3克 川芎6克 香附9克 柴胡9克 甘草3克
6.加味保元汤   治宗气不足而耳鸣者。
人参6克 黄芪9克 白术9克 甘草6克 升麻3克     
(三)鼻 病
《内经》云:肺体属金,开窍于鼻。凡暴流鼻涕而咳者,肺受风寒也,轻者杏苏散加减,或止嗽散加减,重者复花汤;若久流鼻涕,不闻香臭者,鼻渊也,宜辛夷散,或七物汤;若火炎上而衄者,宜生桅散,如大便干者,宜泻心汤。   
鼻痛方:
1.杏苏散   治伤风咳嗽,暴流鼻涕者。
杏仁9克 苏叶6克 茯苓9克 半夏6克 橘皮6克 草3克 枳壳6克 桔梗6克 前胡6克 生姜9克 大枣2枚
加减法:有热者,加黄芩;寒热往来者,加柴胡;自汗者,以苏梗易苏叶,并加防风;无汗身痛者,加羌活,泄泻腹满者,去枳壳,加苍术、白术;头痛、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粉葛。     
2.止嗽散   治一切咳嗽。         
紫菀9克 百部9克 白前根6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荆芥6克 橘皮3克
加减法:舌净无涕者,去荆芥,加金银花;舌白有涕者,加橘皮,甘草;咳而咽痛者,加牛蒡子;咳而胁痛者,加前胡、枳壳、赤芍;咳而肩背痛者,加茯苓、白术;咳而引动少腹者加生姜、茯苓、附子;恶风者,加防风;恶寒者加麻黄、细辛;有热者,加黄芩、杏仁;虚咳者,加百合、金银花。
3.复花汤   治风寒咳嗽,喘息,喉间有声者。   
旋复花9克 荆芥6克 白芍6克 前胡6克 半夏6克 甘草3克 苏子9克
加减法:冬日恶寒、无汗者,加麻黄、杏仁。
4.辛夷散   治鼻流涕,不闻香臭者。
辛夷6克 菊花6克 蔓荆子6克 苍耳9克 藁本3克
5.干金七味汤   治鼻渊症。
菊花15克 白芷10克 通草6克 木香24克 川芎10克 细辛3克 辛夷24克 当归24克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三服。   
6.生栀散   治鼻血。
生地黄15克 栀子9克 蒲黄6克
加减法:大便秘者,加大黄,流血多者,倍生地黄。
(四)口 病   
《内经》云:脾开窍于口。口之于味,味者五味也。口甜者脾火也,宜泻黄散;口酸者肝火也,宜左金丸,或龙胆泻肝汤;口苦者心火也,宜黄连汤;口辛者肺火也,宜泻白散;口咸者肾火也,宜知柏地黄汤。经云:膀胱遗热于小肠,上为口糜,口中糜烂者,宜甘露饮;但舌尖痛者,宜导赤散加黄连。
口病方:     
1.加味泻黄散   治牌热口甜。
石膏9克 藿香6克 栀子6克 黄柏6克 防风9克 甘草3克
2.左金丸   治肝热口酸,并治左胁痛。
黄连180克 吴茱萸30克
3.龙胆泻肝汤   治肝热口酸,或苦者。     
龙胆草6克 栀子6克 黄芩6克 木通9克 泽泻9克 柴胡6克 生地黄9克 当归9克 甘草3克 车前仁6克   
4.黄连汤   治心热口苦。
黄连6克 黄芩9克
5.泻白散   治肺热口辛。
桑白皮9克 地骨皮6克 甘草3克 薏苡仁12克 竹叶3克 黄芩9克
6.知柏地黄汤   治肾热口咸。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枣皮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知母6克 黄柏6克
7.甘露饮   治口中糜烂,吐血鼻血,小便黄赤者。
麦门冬9克 天门冬9克 生地黄9克 熟地黄9克 黄芩9克 枳壳3克 石斛9克 茵陈9克 甘草3克 枇杷叶1片(去毛)
8.导赤散   治舌尖痛,小便赤,茎内痛,热结不通者。
生地黄15克 木通9克 竹叶3克 车前仁6克 甘草3克
加减法:痛甚者,加黄连、灯心。
(五)喉 病
《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而为痹。盖一阴者,少阴君火也;一阳者,少阳相火也。木火上冲,发为喉痹。痹者闭也,病也。初起恶寒者,宜六味散加减;若有热者,宜翘荷汤加减;若现白喉,宜养阴清肺汤。
喉痛方:         
1.六味散   又名利膈汤,治喉痛初起,恶寒者。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甘草6克 桔梗6克 薄荷6克 僵蚕6克 牛蒡子9克 玄参9克   
加减法:热甚者,加黄芩。     
2.翘荷汤   治喉痛初起兼热者。
薄荷9克   连翘9克   栀子6克 黄芩9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牛蒡子9克 玄参12克
加减法:痛甚者,加射干、山豆根;肿甚者,加马勃;不能语者,加半夏。
3.养阴清肺汤   治白喉总方。
生地黄15克 玄参15克 丹皮9克 白芍9克 麦门冬15克 薄荷3克 贝母6克 甘草3克 枇杷叶l片(去毛)
(六)齿 病
牙床属胃,牙齿属肾。肾主骨,齿者骨之余,故牙齿痛者,胃肾病也。凡牙痛不外风、寒、火、虫。寒甚者,宜羌独汤;热甚者,宜清胃散;痛久属虚火,宜十味地黄丸。
齿病方:     
1.羌独汤   治牙痛寒甚者。   
羌活6克 独活6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生地黄9克 细辛3克 石膏9克
2.清胃散   治牙痛热甚者。     
生地黄9克 当归9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丹皮6克 地骨皮6克 黄连6克 升麻3克
加减法:左上大牙病者,加龙胆草;左下大牙病者,加青皮、自芍;右上大牙病者,加知母、石膏;右下大牙病者,加黄芩、桔梗;上门牙病者,加黄连;下门牙病者,加知母、黄柏;虎牙病者,加石膏;虫牙者,加骨碎补、桃仁或蜂房。
3.十味地黄丸   治阴虚喉痛,口舌生疮,齿牙浮动,面红目赤等症。
生地黄24克 山药12克 山莱萸12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 附片子3克 玄参12克 白芍9克
(七)前 阴 病
前阴者,出小便之所也。膀胱胞室有病,皆可影响及之。兹所言者,仅常见之淋浊、癃闭等病。癃闭者,小便点滴不通,脐下胀闷也,宜滋肾丸。若淋沥不畅而痛,谓之淋,有劳淋、气淋、血淋、石淋、热淋五种。初起宜八正散加减,或五淋汤。若小便时下秽浊之物,绵绵如浆水状者,谓之浊。初起宜加味苍白二陈汤,稍久宜萆薢分清饮。     
前阴病方:           
1.滋肾丸   治癃闭小便点滴不通者。
黄柏60克 知母60克 肉桂6克
上药共研细末为丸,每服6-9克。
2.八正散   治淋病小便淋沥不畅而痛者。
瞿麦9克 扁蓄9克 栀子6克 泽泻9克 大黄9克 滑石9克 甘草3克 木通9克   车前仁6克
3.五淋汤   治一切淋病。
赤苓9克 白芍9克 栀子6克 甘草4.5克 当归9克 灯草5根 淫羊藿9克
加减法:石淋者,加发灰、火硝;膏淋者,合萆薢分清饮;气淋者,加荆芥、香附、麦芽,不愈再加升麻,或用吐法;劳淋者,合补中益气汤;血淋者,加牛膝、郁金、桃仁,并入麝香少许。
4.加味苍白二陈汤   治浊症初起。
苍术6克 白术6克 橘皮6克 半夏6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黄柏6克 菖蒲3克 萆薢9克
加减法:如赤浊加连翘、丹参、莲子心。
5.萆薢分清饮   治遗精、白浊。
萆薢 益智仁 菖蒲 芍药各等分 甘草梢减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