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香港淘到一件文物,上面文字令人动容:夏朝果然存在!

 百家杂评 2021-02-23

2002年,在香港文物市场上,北京一个博物馆专家意外发现了一件青铜器,表面锈蚀严重,器内被锈土包裹,只露出几个生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说非常不起眼。然而,这位专家却觉得若隐若现的篆刻字迹不同寻常,于是就买下了。

然而经过研究之后,专家们震惊了,因为这一件青铜器是上的98个文字令人动容,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情况,而且是中国最早关于大禹的文献记录。因此,不少专家认为这证实了大禹以及夏朝果然存在。

从史料上看,最早记载大禹的是《尚书》(意为上古之书,记载上古包括尧舜禹等之事的书籍)、《山海经》之类,时间年代不早于公元前5世纪。

《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山海经》: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由于《尚书》一直被质疑是“伪书”,所以大约于公元前5世纪成书的《尚书》中的大禹记载,自然就不能成为信史。《山海经》更是一部真假难辨的神书,成书于战国年代,上面关于大禹的记载,也很难让人100%的相信。

总而言之,从目前文献资料来看,最早记载大禹事迹的书籍,大约是在公元前4世纪。这一年代距离大禹(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约有1600余年的差距,相隔实在过于久远。由于又没有大禹的确切考古物证,所以不少学者质疑大禹和夏朝的存在。

然而,专家淘到的这一件青铜器(见上图),却是西周早期的文物,距今已有2900多年,比文献上关于大禹的记载,要早了600多年。在青铜器的底部,铭刻着98个字: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绍好,益干(?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 (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铭文非常明确的记载了大禹和大禹治水。当然,这一段记载,重点在于大禹德治,并非谈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如何有功于民众,教诲民众以德行事,所以成为民众之王。由于文章最后提到“遂公”,所以这一青铜器被命名为“遂公盨(xǔ,盛食物的铜器”。另外,遂国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舜的后人建立。

显然,从这一件遂公盨上可以看到,大禹和夏朝的确存在,并不是西方学者口中一个虚构的人物和王朝。

有朋友会产生这样疑问:这一件青铜器与大禹年代,依然相差1000多年,又如何证明大禹的存在呢?其实很简单,西周早期的文字载体非常少,而且将大禹治水铭刻在重要的青铜器上,当作传家之宝,说明这件事极为重要,从逻辑上说,伪造大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而且,遂公盨上的记载,与各种文献记载的内容是完全一样,显然不是偶然的巧合。比如,与《尚书·尧典》、《尚书·禹贡》等上古之事的记载,就惊人的高度一致。(《尚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实际材料可能是从夏商周慢慢流传下来,是了解上古之事的重要典籍)

需要说明的是,《尚书》被质疑是伪书,但不代表全部是伪书,而是认为部分是被后人伪造,只是不知道哪些是伪书,所以需要人们仔细分辨、考古印证。

另外,从地质学上看,如今科学研究已经确认:在4000年前后,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区,的确有一场大范围的洪水泛滥,现在留下了一些遗迹证实了此事。而大禹治水的传说时间,与这一场大洪水高度吻合,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对于华夏文明而言,大禹是否存在极为关键。因为有了大禹,才有大禹治水,然后才有夏启建立夏朝,由此方有华夏之说。因此,这一遂公盨的出现,有力的证明了大禹和夏朝的存在,说明了夏为夏、商、周三代之首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如果大禹和夏朝不存在,周朝为何流行这么一个与其毫无关系的事迹呢?

当然,即便这一遂公盨的出现,西方学者还是不认可大禹和夏朝的存在,一定要在夏朝遗迹或商朝遗址中发现“夏”、“大禹”等字样才罢休。只是,西方的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等有当时的考古遗存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