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78】胸壁神经鞘瘤

 忘仔忘仔 2019-06-04

概述

    神经鞘瘤(施万细胞瘤) 为周围神经肿瘤中最常见的,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纤维分布的组织和器官。好发于脊柱、躯干及肌肉深部。胸部神经鞘瘤相对发生较少(5.4%),70-80%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区,一般起源于肋间或脊神经根。

临床

     常无临床症状,多数为体检发现,部分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常与胸壁其它恶性肿瘤混淆

病理

    胸壁神经鞘瘤多起源于脊神经根或其近侧段,亦可起源自肋间神经。当病灶较小时,可依据肿瘤累及胸壁的层次范围推测发生神经。

    组织学上神经鞘瘤主要由多细胞的Antoni A型与少细胞Antoni B型组织组成。前者组织内细胞为梭形,排列紧密呈栅栏状或旋涡状(肿瘤较小时);后者组织内细胞少、排列疏松,内部散在较多液体、囊变等,直径2. 5cm以下的肿瘤以囊变、坏死为主(肿瘤较大时)。

影像表现:

   一般为单发,生长缓慢,常有完整包膜

   自肋间隙生长,呈宽基底凸向肺侧的圆形、椭圆形、哑铃型且低于软组织密度的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发生囊变、坏死

   相邻肋骨压迫性骨质吸收或边缘硬化,局部肋间隙增宽,为特有征象。

强化幅度变化较大,轻至显著强化,可不规则或较均匀性强化。(与其它常见部位显著强化特点不同)

    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胸腔积液。如胸壁肋间出现囊实性肿块影,边界清楚,伴大量胸腔积液者应考了胸壁神经鞘瘤可能。

鉴别诊断

1.胸膜间皮瘤鉴别

       胸膜间皮瘤发病率较低,占所有胸膜肿瘤的5%左右。多数起源于胸膜,少数起源于心包膜、腹膜等,可位于胸腔的任何部位。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常表现为隐袭性的胸痛、胸闷、咳嗽、气急,少数患者有发热、腹痛,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时发现。

       良性:多起源于脏层胸膜,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长轴与胸膜走向一致,可突向肺内,与胸壁夹角呈锐角,肿块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平扫及增强密度较均匀,胸膜无明显钙化,胸水少见。

       恶性:胸膜不规则弥漫增厚,沿胸膜表面多个结节,结节直径常超过10mm,密度不均,增强强化不均;常累及胸腔下部为主,大多伴有胸腔容积的缩小;胸膜厚度大于lcm,可包绕肺组织,或侵犯纵隔、心包,心包增厚、积液,胸水常见。

2。胸膜转移瘤

   临床上多有其他部位的原发肿瘤病史,影像表现为双侧胸膜受累及  胸膜面上各自分离的多个小结节状阴影;大多呈弥漫性分布或中、下胸多见,同时肺内转移较多,但较少有胸腔容积的缩小。

3.胸壁结核

   好发于青壮年,往往继发于肺内、胸膜或纵隔结核,胸壁软组织内 形成无痛性冷脓肿。 CT平扫为穿破肋间隙向胸壁突出的囊性病灶,内部为干酪性物质,密度较高,增强无增强或均匀环形增强。邻近肋骨除伴有皮质断裂或虫蚀样破坏外,还多伴有膨胀性改变。

4.畸胎瘤: 

    由多层胚胎组织构成,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8%~15%,多为良性。瘤体多位于前纵隔,偶见于后纵隔( 3%~ 8%) 。直径>10 cm 称为巨

     大纵隔畸胎瘤。多因瘤体压迫或侵袭生长产生如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CT 多表现为前上纵隔的厚壁肿块影,内见软组织、脂肪、液体、钙化骨骼或牙齿等组织成分。

5.脂肪肉瘤:

    临床较为罕见,多发于40 岁以上中老年人,多好发于下肢、腹膜后软组织深部,发生在纵隔不多见。X线及CT 是诊断纵隔脂肪肉瘤的主要方法,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

小    结

以下征象有助于胸壁神经鞘瘤的诊断

1.肿块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囊变坏死区,边缘光滑,多有完整包膜

2. 压迫邻近组织,但分界常清晰、不发生浸润,有助定位诊断

3. 肋骨的凹陷切迹和肋间隙的改变, 有助判断肿瘤起源于胸壁

4. 肿瘤位于肋间隙间,相应肋间隙增宽,肋骨骨质吸收或硬化

5. 肿块较大凸向肺内者,与相应胸壁交角呈钝角且邻近肺野清晰,邻近周围组织器官受推压改变,边界清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