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八章:福祸原是“双胞胎”

 浴火重生生不息 2019-06-05




世间的人们哪有不求福的呢?可求福会灵验吗?

求福若是灵验,人间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遭遇灾祸呢?

求福若是不灵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求呢?

现实中常见的现象是:幸福人人想,可并不长久;灾祸无人要,可又往往不期而遇。想要的留不住,不想要的又赶不走。这人生真是不容易理解啊!

是啊,人世间的这些事情,细想起来,还真是让人有些迷惑。

若是能找到将祸转福的方法,那该多好啊!老子能告诉我们这样的妙法吗?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王”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往生命这个容器里装什么。

命运的秘密,就是你给生命装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生命的痛苦,就是因为因为贪婪求福而招祸,因为愚昧而使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生命的觉醒,就是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化解了求福招祸的灾难循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让老子帮我们解开人生中祸福无常的玄机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我来把经文原文诵读一遍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我们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灾祸啊,幸福依附在它的旁边;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对此给人们带来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老子的这些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迪呢?

第一老子揭示了领导科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当你自以为聪明,当你用自己有偏见的主观意念去看世界时,当你带着私心与人相处时,当你想利用别人而为自己谋利时,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结果,最终的综合价值都是负数,忙来忙去,自己的人生总账仍然是亏损的。当一个人悟了道,愿意用无我无私无念的方式去做事时,用我们所熟悉的话说,就是不仅全心全意,还能以民心为心,以民意为意,并能处下做众人的公仆时,就获得了一种治国理政、领导管理的最高智慧。在现实中,做领导或者搞管理,最典型和最普遍的错误,就是用自己主观的意念、领导指示代替民心;就是不愿意做人民的公仆,而是喜欢高高在上;更有甚者,利用别人为自己谋私利,还谋求众人的忠诚和追随。如果你是领导者,或者是管理者,愿意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而为众人谋福祉吗?愿意放弃自己的意念,而把民心装在自己的心中吗?

第二:在这一章中,老子揭示了人间福祸的那种扑朔迷离背后隐藏着的玄机


首先要明白,祸与福的概念,纯粹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物会叫做福或者祸吗?当然没有。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叫做福,有的人又叫做祸。由此看来,福与祸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真相,而是我们的主观世界运作的结果。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福和祸的真相以及二者联动的变化规律:当一个人求福避祸时,已经动了自私之心,虽然这是现实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但也说明心态已经不正常了。若是世间存在的福与祸,你只求福,祸又给谁呢?看来,只要动私心,福祸一定会结伴而来。如果一个人保持那种心灵寂静的状态或者道态——悟道的状态,福来不喜,祸来不怒,也就是说外部的事件不能改变你心灵的寂静状态,福来没有祸相伴随,祸来也不能伤人,如此就可以避免人在祸福那种过山车式的变化中对生命的折磨。你想想,人间福祸都向着灾难方向的转化,不都是因为人的状态在里面捣鬼吗?你看那些因为成功、富有或者得志而忘乎所以的人,不都是在推动着成功、富有与得志向着灾难的方向转化吗?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洞察老子在福祸问题上隐藏的玄机:全是自己的主观之心在捣乱,全是不悟道的俗心在搞鬼。至此,你知道了修道的重要性了吧?修道悟道,不管祸福,都是人生的营养。不修道不悟道,有福难长久,有祸难解脱。

第三:明白了上述的道理,对于圣人的那些智慧,也就容易理解了。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四句很有玄机的话中,方正、棱角、直率和光亮,原来都是因悟道而生的品质,并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说的那种所谓的个性,因此才会不生硬不伤害人,不放肆,不刺眼。也就是说,老子在这里用的这几个词,已经赋予了它道的内涵,而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那种含义你看看现实中那种把方正变成唯我独尊的人,把鲜明立场变成了固执己见的人,把直率变成了根本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把光亮跟自己的自鸣得意和自吹自擂联系在一起的人,有几个讨人喜欢的?有几个结局好的呢?子在这一章中用了四个“而不的转折,就是针对俗人的那些毛病所开出的一个药方。

总结起来,在本章中的老子思想,就可以用三个问题来表述:

老子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乱想都是瞎折腾出来的”:关键是,有想法、有能力、有权利的人能不折腾事吗?【忠告】不明道,只按照自己想法折腾的人,就会越折腾越乱。


老子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求福避祸,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也不合道啊。【忠告】福不求来的,是自己的慧心种出来的!祸也并不是自动上门的,都是私心、贪心、贼心给招来的啊!


老子问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老子又讲了个圣人四品——“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圣人为何能做到呢?因为圣人有道,外通大道,内通心道。【忠告】也许你也信奉“方、廉、直、光”这些看起来像是正道的品质,但只有能够同时做到“不割、不刿、不肆、不耀”才是天地大道的境界。

将老子在本章中的思想总结成《悟道箴言》,奉献给大家:

心机一动,灾难开启。

私心一起,自残自毁。

本无祸福,皆是心鬼。

悟道明心,圣人智慧。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福祸相互转化”背后的秘密了,核心就是自我管理!


看起来,老子的道对治国安邦和自我管理是有一套特殊的逻辑的。


请跟我一起走进道德经第五十九章,看看老子关于治国安邦与自我管理的逻辑原理吧!

各位听众朋友,学习圣贤智慧,升级心灵程序,塑造美好人生。咱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