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娃不是驯兽,是种树》

 凡鸟ggf 2019-06-05

 
什么是教育?
 
是通过训练、矫正孩子的行为,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还是激发他内在的动力,使之自然做出好的行为?
 
是训练,还是引导?
是灌输,还是激发?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的开头就讲到了“训练”和“教育”的区别。
 
训练,是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让人的行为发生变化。就像训练老鼠走迷宫、狗熊作揖一样。
 
训练只关注行为,而不去管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感。
 
孩子的活动只是被利用来获得有用的习惯。他像动物一样受训练,而不像一个人那样受教育。
 
而教育,是通过引导,让孩子认同做事的共同目标,从而产生内在的驱动力,主动自觉地去做事。
 
有很多父母,把教育当成了行为训练。
 
在意的、焦虑不安的,都是孩子的行为。
 
只要孩子的“问题行为”消失了,父母的教育就算成功了。
 
可是,这样的教育,是把孩子当成了马戏团里的动物。
 
做得对,奖励;
做得不好,惩罚。
 
考高分,就是好学生,
赚到钱,就是成功人士,
 
人们习惯了用外在的社会评价标准来对标自己——只要行为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究其根本,没有尊重孩子这个个体。而是把孩子当成了生产线上的产品,按照理想中的模子使劲往里套。
 
真正的教育,是看到孩子本身。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首先,要放下成见和评判,“看到”孩子的本来样子,尊重他的生命节律。
 
他可能是迎春花,春天一来就开花。也可能是菊花,直到秋天才会绽放。
 
比如,孩子可能就是天生敏感谨慎,就是内向,就是活泼好动,就是不爱阅读,就是动手能力更强……
 
这些,你能接受吗?
你能接受他和主流标准不一样吗?
和你理想中的小孩不一样吗?
 
其次,要透过行为,“看到”孩子内在的情感、动机。
 
你不会去训练一粒种子如何发芽、开花。
 
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土壤和水分,它内在的生命力就会驱动它破土发芽,舒展枝条,长成它可以成为的样子。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
 
真正的教育,就是看到他内在的情感需求,给到他足够的心理营养,让他自由地发挥天性。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
 
所以,当你在为孩子的问题焦虑不已,不妨想一想,你是在驯兽,还是在种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