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告《结构思考力》

 jimmyqiu168 2019-06-05

各位有书书友大家好,这周我们要共读的是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比如说:

给上司汇报工作,同事三十秒就可以说清楚自己做了什么,而你可能三个小时,也没能说到重点上;

给合作方提供方案,有人可以用几页PPT就能拿下订单,获得奖金;而你加班熬夜,辛辛苦苦写下多于别人十倍的页码,结果还要被合作方嫌弃,问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同样是解决问题,有的人事半功倍,而你做了十倍的事情,也没让人看到一定点儿功效。

经过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你很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会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问题,写作能力也欠佳,似乎目前的工作也不太适合自己。

其实,这只是你的思考方式有问题。

你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差劲,而我们处处不如人的根本原因,是自己还没有形成一种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考方式,自己的逻辑结构还不够清晰。

一提到思维,逻辑,我相信很多人会开始觉得,这些概念特别高深,是自己无论如何也难以学透的东西。

写作界的前辈,在点评那些刚开始写作的学员时,会说他们的行文毫无逻辑。一开始,很多人不懂,行文逻辑到底要如何提升,直到大量练习之后,才觉得稍微理解了一些。

而大多数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意识到,那些比自己反应快的人,并非是拥有着比自己更强的学习天赋,而是早于自己经过了长久的思维训练,然后让自己的大脑,去归纳和整理那些海量信息。

我们的大脑,不可能一次性接受无穷尽的信息。因此,通过一些技巧,让信息能规律进入大脑,这是我们学习结构思考力的目的。

《最强大脑》里的选手,记忆力都很惊人,让人羡慕不已。我甚至有些怀疑,进而笃定选手们绝对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记忆力。

后来发现,自己不曾拥有的,并非不存在。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随便说一串数字,149162536496481100,给你一点时间要你记住,会有多少人记住呢?

很多人会说,这有些困难,但是如果你找到这其中的规律,发现这些数字,是1到10的平方排列组合。那我想,大家会觉得突然就不那么困难了。

面对同一组数字,我们思维方式前后发生的转变,其实说的就是一个有限训练结构思考力之后所产生的差距。

没有经过结构思考力这种思维训练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零散的。

在我们无时无刻面临选择和决策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没有结构,我们的思维就很难从一个点漂到另一个点,始终无法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

我们也会在面对复杂的事情时,变得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我们甚至会在众多问题一起涌向我们时,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久而久之,由问题引发的情绪,也会让我们无处遁形。我们焦虑、痛苦,直至崩溃,自我怀疑,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每天真真切切都在发生的事情。

反之,同样一件事,如果我们都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思维去思考,可以有结构、有思维地去整理,从而提高我们的思考效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会引刃而解。

上述观点就来自于我们本周要一起共读的《结构思考力》这本书中。

作者李忠秋将自己这种通过结构来进行思考的理念和方法,带给了众多国内的企业管理人和职业人,让他们得到了益处,学会了如何清晰思考。

他告诉我们,通过学习、训练、掌握这种结构化的思考方式,在我们高效传递信息能力的同时,也让我们提高了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再一次面临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把那些和自己寻求解决方案无关的信息删除,化复杂为简单,从而找出根本。同时,在我们最终表达观点的时候,还可以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去证明自我观点的正确性。

当获得这项本领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那些在工作中没有要点,口头表达杂乱无章的情况很少了;自己的文字表达也更能说服对方了;甚至还会发现,自己的团队也在学习了这种思维后,合作变得更加高品质高效率。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我们睡前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我们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可能引发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

当我们的思维改变后,我们面对这样的信息,便不再觉得筛选信息有多么困难,而是会自己去把问题想清楚,说明白。

这是我们要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必备的一项技能。

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结构思考力》,展开这趟思维的转变之旅,我会选取十个主题点谈谈理解。

第一节——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第二节——怎样识别信息:找出结论、理由、事实?

第三节——怎样筛选信息:判断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第四节——我们为什么要将信息分类?

第五节——信息分类的五种办法:MECE法则

第六节——常用的信息分类模型

第七节——提炼结论的捷径:归纳法

第八节——得出结论的捷径:演绎法

第九节——几种我们常见的表达误区

第十节——清晰表达信息的四个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