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以古代经典书法理论对书法艺术的要求,作为比照: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 虞世南《笔髓论.释草》 “或如兵阵,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 孙过庭《书谱》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态互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之屏《书法真诠》: 或谓有某能书,一字累百,映日观之,毫发无所出入,可谓真书家。吾以为精神飞越,任天而动,二字尚不能如一,累百而不爽,直庸匠耳。 我们可以对比田英章的字,和真正的书法艺术,本质上的区别在于: 1、每一个字都是“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 2、“一字累百,映日观之,毫发无所出入,累百而不爽,直庸匠耳。” 为什么说田体不入流?我们可以看看现实情况: 1、全国二百多所开设书法专业的大中专院校,都不招收写田体的学生; 2、全国几乎所有的县、市、省级、全国性的书法专业团体的展览和有关活动,都没有田体和学习田体的学员参与。 这么看来,田体还真是不入流。说田英章在写字上没少费劲,怎么就不入流呢?因为把字写成欧阳询一样,“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态互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入流”很难,而写成印刷体的“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容易。 欢迎讨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