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镜店暴利内幕:镜片出厂价10元以内 零售价10倍增加

 万宝全书 2019-06-06

  全国性“眼镜服务”行业标准缺失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镜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眼镜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中国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现有的产品标准而言,2017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轻工行业QB/2506-2017《眼镜镋片光学树脂镜片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于7月1日实施,替代施行了16年之久的QB2506-2011标准。

  在各个地方,也对眼镜行业的管理出台了具体标准。2017年11 月,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防蓝光眼镜片及桁关眼镜产品蓝光透射比要求和试验方法》。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诸如树脂镜片、太阳镜以及配装眼镜等质量和技术标准,但对于近年来市场日渐火热的各类功能性眼镜,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可循。”从事多年眼镜行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王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实物产品标准体系外还应该包括验光配镜服务标准体系等。”在王玫看来,消费者购买眼镜并不是单纯地购买实物商品,更多的是消费服务,例如,验光服务等。因此,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对眼镜本身进行规范外,还应该对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进行规范。

  然而,除了一些地方性规定以外,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全国性的专门针对“眼镜服务”的行业标准。

  2017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定配眼镜团体标准——《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该规范由湖北省行业协会倡议,武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眼镜行业6家领军企业共同制定,对验光、加工和检验这3个对定配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环节作出了技术规范。

  此外,有行业人士指出,验光是眼镜零售企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验光师的上岗、认证以及考核都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其严格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医疗管理体系,而反观我国,专业验光人员上岗标准近乎空白,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完全处于盲区。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验光师持证上岗的制度。验光师资格证管理采取的是两条线——医院的眼科医生由卫生部门颁发证书,而眼镜店验光师则由劳动部门颁发证书。而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验光师无证上岗和花钱买证的现象,使得验光师执证上岗制度并未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在我国,专业的验光配镜人员在培训上很匮乏。”王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我国目前的眼视光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验光配镜专业。现有的大部分验光配镜师都只是在接受了短期的岗前培训之后就“匆忙上阵”,他们中的很多人普遍只有大专甚至高中的学历,在这方面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验光配镜服务上的差距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