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教别人健康养生,自己要先践行

 金坛区 2019-06-06

文/汪先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日本顺天堂大学内科准教授

先恩

医话

正值春日,出差回来,得知嗜烟的须山教授去世。据说是突然病倒,诊断为肺癌,不到两周就去世了。广濑博士,当年像大姐一样关照我。她是杰出的科研能手,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之后,不料,还未结婚就被乳腺癌夺去了生命。长期熬夜和放射线等无疑有损她的健康。

同科室的医生是内窥镜高手,经常在酒吧通宵达旦,第二天照常工作。樱花散落的某一天,他向我道别,说开业的父亲年迈,得回老家当医生。不料,再听到他的消息,竟是死讯,四十岁左右,未做父亲就谢世了。同事说他喝得太多。

对我冲击最大的属皮肤科西村医生。一天傍晚,朋友告诉我西村住院了。第二天我便按日本的风俗到病房看望,不料护士说,西村昨晚去世了。病室里已经没有西村的牌名等痕迹,好像从来也没有存在过。我一直难以置信,但的确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好端端的一位34岁的女医生,说没就没。以至后来我不愿去看望病重的友人。

日本江户时代,世俗讽刺小说《风流志道轩传》刊行,广受好评。书中有句“坊主不信心,医生不养生”后来成为谚语,流传至今。“坊主”即主持,主持教别人信佛,自己不修行;医生教别人健康规则,自己不实践。这种现象各行各业都存在,医生不养生,伤己更重,尤其是中年人。想起英年早逝的朋友们,更是痛心。

医生不养生,包括难以养生和不愿养生。难以养生与过苦的工作环境有关,改善医疗环境要全社会相互配合;不愿养生则与现代医学教育有关,指标正常而不健康的人普遍存在,但以科学为特征的医学,全靠查异常数据来诊断疾病,指标正常就以为是健康,指标异常而达不到诊断标准,有病也不算病,一旦被诊断有病,疾病的责任又常推给病毒和细菌等这些小微生物,认为只要把对方消灭掉就行。

其实,除天灾与横祸之外,大多数的疾病是从未病发展到已病,其形成过程与饮食、起居、精神及环境因子息息相关。不养生的行为终究会被算总账。

我在同济医院工作时期,年轻气盛,也不相信养生一说,后来被严重算总账,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中医的养生观点,重读《素问·上古天真论》时,获益不少。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