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不器

 客家书院 2019-06-06

读文言文有个特点,就是对古人说的话越是言简意赅,今人翻译起来往往越是困难。一是因为解释的空间太大了,比如《易经》的各条爻词,好像怎么解释都是对的,几乎每个人的解释都不尽相同;二是不知道古人说这话时的语境,导致后人的解释往往只能瞎猜。

“君子不器”就是典型例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2.12节,子曰:“君子不器。”全文就六个字,上下节之间也没有关联。所以,今人要想准确地知道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语境,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有时就算是文字长一点,理解起来同样歧义很大。在《公冶长篇》第5.5节,子贡和老师孔子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成白话。子贡是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有一天他得意地问老师:“我是怎么样一个人呢?”老师说:“你啊,好比一个器具。”子贡本以为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或表扬,没想到老师说他像个器具,于是又问:“是什么器具呢?”老师说:“像个瑚琏。”

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夏朝叫“瑚”,殷朝叫“琏”。就这么一段对话,后人理解孔子评价子贡的观点时,分歧就大了。有人认为,瑚琏是古代祭祀时不可缺少的器具,孔子以瑚琏比子贡,认为子贡是足于担任国家社稷之大器,具有超过一般人的突出才能,足堪重用,对子贡的评价之高独一无二。

但也有人认为,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只是一般般而已,在孔子眼中子贡还停留在器具的层面,还没有达到君子的要求。因为孔子说过“君子不器”。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要有通观全局、领导全局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孔子说子贡像瑚琏,看起来评价还真不是怎么的高。

现在来看“君子不器”应当怎么理解,最少可以有四种解释。一是君子不应当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二是君子不应当像器具那样,不会变通;三是君子不应当像器具那样,任人摆布;四是君子应当像器具那样,充分发挥自己所长。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读古文尤其是读四书五经时,不要太在意于原文原意怎么讲,而在意于自己读后怎么想。要打开思维空间来读经典,思辨读经典,才能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更好地消化吸收。

读人文类的书籍,很多时候不必有标准答案,因为生活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当然,为了应付考试除外。对我说的这句话,也应该如是对待。

                                                                                二0一九年四月十一日于书院

备注:本文于2019年5月3日发表于《梅州日报》读书版“思辨读四书五经”专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