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333】天天读经典:温故而知新与君子不器

 新文艺 2021-11-09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天天读经典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注释:

“温故”、“知新”很容易理解,“而”的解释则有好几种,有表并列的,有表转折的,有表承接的,如“温故和知新”、“温故进而知新”等。
“可以”不是现在的“可以”,在古代,“可”是“可以”,“以”则是“凭借”的意思。

直解:

孔子说:“经常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和道理,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不断丰富,就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凭借这种能力,这样的人就可以去当老师了。”

我的理解:

“温故”和“知新”到底是什么关系?师是为人师还是为己师?
一方面,在温故的过程中记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后面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能够凭经验顺利解决;
另一方面,要经常温习以前的经验做法,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样的人才能当老师;
第三,人是会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人的思想、认识也是。那些尘封在内心深处的“故”,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人经验阅历的变化也会产生新的想法、灵感,经常温故,才会发现自己智慧能力的不断增长,发现个人在不断成长,有了这种能力经历,人也就开始成为自己的老师了。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

注释:

器:器具。

直解:


单纯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孔子说,君子不是器具。显然不太合适,应该还有别的深意。于是就有人引申为: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这是后人从“为政”的角度,作为统治者、为政者、大政治家,不应该成为单方面的“专家”,应该能博古通今,是个通才。

我的理解:

我的理解是:君子不要过早地给自己定型。其中包含了精益求精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
首先,君子要是器,具备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潜质,要是哪方面的“材料”;
其次,君子要成器,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要能“成个景儿”;
再次,君子要大器晚成,必须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折磨(锤炼)。要成大器的君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最后,君子不器,要精益求精,不要过早地给自己定形,限定住自己向多方面学习、发展的机会,要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好像听哪位老师讲过,古代音相近的词,往往在义上也有相通之处。那么,“器”可否理解为通“弃”呢?君子不能轻言放弃 。不轻易放弃什么?自己的理想?自己所做的事?自我修行?对别人的承诺?这个外延又广了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