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前沿又正经怎么可以不关注 ![]() 我们一定都有过数百个想要改变自己的念头的时候,从小的到大的都有,例如英文不好而想要多背单词、脂肪有点多想要一周运动个三次…,制定了无数的计划最后却束之高阁 为什么我们明明有动机,最后却产生不了行动呢? 那是因为我们的行动有很大的比例取决于“情绪”。 曾在 TED 演说创下破百万观看的作家 Mel Robbins (TED视频:如何跳出舒适区)提出了“五秒法则”(5 seconds rule),引起广大回响和讨论。 五秒法则的内容非常简单:当你脑中出现想做一件事的念头,就从五开始倒数到一,然后行动。 这个方法是为了让阻碍我们在“情绪”出现之前行动,一但犹豫过久,你的大脑意识会出现一种保护机制,让你脑中有无数的小剧场:“这样做真的好吗”、“今天先算了吧下次再做”、“我其实也没有很想做这件事嘛”、“我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长期下来,你会失去非常多成长的机会,陷入对自己不满意的泥沼之中。 想得太少或想得太多都不好 孔子说要“三思而后行”,但思太多你连行都做不到,因为恐惧感总在你思考太多时出现。恐惧感本身没什么不对,是生物演化而来的保护机制,让我们避免掉很多生存上的危险,但有时恐惧感却害得你停滞不前。 当你确立了一个目标,大脑就会发出这些讯号帮助你达成目标,也就是在脑中闪现的直觉和动机,是非常珍贵的,别让太多情绪去抹灭掉它。 记住,当你想做一件事时,你有 5 秒的时间可行动,一但错过了,这闪现的动机就会消失。你现在有想做的事吗?有的话数个五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