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司匹林走下神坛了吗?

 扫页山房 2019-06-07


  马肃平

  争论早已存在

  阿司匹林是世界上最常用,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药。1897年,阿司匹林由德国拜耳公司原创合成,两年后上市。起初,它被用作止痛消炎药,直到20世纪中期,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才被发现。

  1980年和1985年,美国分别批准卒中和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因为解热镇痛、抗炎、抗凝效果好,价格低廉,在中国,阿司匹林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常用药。

  广大民众也注意到了,近20年来,在各种市场营销推广下,服用阿司匹林仿佛饮水一样安全。甚至有“专家”在养生保健节目里建议,所有老年朋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显然是荒谬的,阿司匹林并非保健品,而是治疗用药。

  风波缘起于2018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两项大型临床试验报告。牛津大学组织的试验从2005年开始,招募了1.5万余名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7年多的时间里,虽然阿司匹林让严重心血管病风险降低了12%,但同时却让大出血的发生风险上升了29%。

  哈佛大学牵头的试验,针对的是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但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中级”的中老年人。为期十年的试验共招募

  到1.2万余名受试者,服用阿司匹林只让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等原因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了4%。

  正是这两项试验,掀起了关于阿司匹林“没有益处”的轩然大波。不过,呈现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严重走样了。

  按照两项研究的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等的中老年人,阿司匹林的总体风险大于收益。但国内的社交媒体却偷换概念,将研究解读为“阿司匹林对病人没有益处”。

  已有的证据明确显示,对于做过心脏支架或搭桥患过心肌梗死与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阿司匹林的获益大于出血风险。

  无心血管病该服用吗

  相比民间的轰动,学术界却异常平静。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算不上什么颠覆性的研究。

  前述两项研究中,纳入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偏低。据此否定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并不合理。

  通俗地说,“一级预防”是指脑梗、心梗尚未发生时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而“二级预防”是指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发生,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防止疾病再发生。

  多年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基石地位不可动摇,但是否应该用于“一级预防”,始终有争议。

  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发现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聚集,随后它被赋予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使命。不过,这种功效在最近十余年饱受质疑。

  我国总体上肯定了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试想,如果一个中老年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即便目前没有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心梗脑梗的风险也很高,不用阿司匹林行吗?将阿司匹林“一棍子打死”也不理智。

  切忌盲目用药

  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已经超越肿瘤及其他疾病,跃居中国居民死因首位。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健康规划纲要,都提出要预防心血管疾病,关注危险因素,而一级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策略。

  阿司匹林的使用专业性极强,缺乏医学背景的普通人很难判断,关键在于听从临床大夫的建议,切忌自己盲目用药。

  比如网上曾有传言,阿司匹林是床头“救命三宝”之一,所有怀疑心脏病发作的人都需要立即服用救命。但这同样是错误的观念。心肌梗死急救时,服用阿司匹林确实可使死亡率下降。但胸痛的疾病中,还有一部分人是主动脉夹层所致。这种情况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是临床获益的前提,但“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乱吃”在日常生活中尤为常见。

  在适宜人群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偏低,使用剂量也不规范。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超过50%的患者服用剂量低于药用指南推荐的最小剂量。

  一位七十多岁的病号,高血压多年,年轻时还有脑垂体瘤。当时医生告诉她,千万不可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否则会引发脑出血。老太太牢记这个信条。2017年,老太太突发脑梗,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后好转出院,但无论医生还是药师告诉她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以避免脑梗复发,她始终不肯接受。这位病人的担忧不无道理。

  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和穿孔,是阿司匹林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服药后的12个月内是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3个月时达到高峰。

  不过,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并不高。一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绝对风险为每年0.12%,相当于每一万名服药者中有12名会发生消化道出血。使用阿司匹林前必须评估出血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一旦出现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服药者应当警惕。当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表现时,应紧急就诊。

  (《老年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