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有躲五毒的习俗,现在的年轻人还知道吗?

 温暖南方 2019-06-07

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有躲五毒的习俗,现在的年轻人还知道吗?

一年一度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即将来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熏艾叶,饮雄黄酒,靠近河边的人家还会举办龙舟比赛以祭奠屈原。

不过在古代,五月初五并非一个好日子,先秦时人们认为这一天不吉利,民间传说中说五月初五生男害父,生女害母,举事不利。甚至有风俗说,五月为官至死都不能升迁,因此历代为官者都忌讳五月上任。所以在古代,五月初五的日子一般被用来驱邪消灾,民间有躲五毒的说法。

所谓五毒指的是壁虎、蟾蜍、蛇、蝎子和蜈蚣这五种有毒的动物。五月正是春去夏来,湿热渐涨的时候。这个时节百虫蠢动,蚊虫滋生,疾疫流行。像蝎子蜈蚣这样的毒虫也出来活动,很多人被其误伤中毒患病。

所以五月有毒月的说法,五月初五更是毒月毒日。对于医疗条件很差的古人来说,正是感染疫病死亡的高峰时节。

为了避免毒虫的侵袭,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采取多种方法躲避五毒,达到消灾驱祸的目的。

一、 张贴平安符。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张贴与躲五毒有关的平安符画。比如著名的《五毒图》画的就是五种毒虫被收入一个大葫芦内不得翻身。

而《天师镇宅》则描绘了张天师身穿道袍,骑着猛虎,猛虎脚下踩着五毒的画面。清代的《清嘉录》中记载,“(五月)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贻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除了平安画符,还会将钟馗像等一起悬挂,以保佑五毒不侵,家庭平安。

二、 躲午。

民间说法,端午这天,五毒齐出,瘟疫横行。很多年纪小的孩子抵抗力弱,经不起五毒的侵害。因此在这一天为了躲避五毒,家里的大人会给孩子的头上戴上菖蒲叶,耳朵上夹上艾蒿。

再用毛笔沾上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处写一个王字,这样便可使百鬼畏惧,长命百岁。同时,在这一天,未满周岁的孩子送到外婆家居住,刚刚出嫁的女儿也会被接回娘家,以躲避灾祸。这就是躲午。

三、 戴香包。

端午这天,一般人会将家里彻底打扫干净,然后在门框窗框处撒上雄黄酒。之后便会给家人分发特意制作的香包。端午节所佩戴的香包与一般香包不同,它的里面放置的是艾草、雄黄、朱砂等中草药,不是用来熏香而是为了驱虫,有清香、避瘟、防病的功效。

此外香包的外部还会绣上五毒图,寓意着以毒攻毒。在古代端午这天,给孩子佩戴香包和长命线是必做的功课。

四、 装饰“天中五瑞”。

所谓“天中五瑞”指的是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和龙舟花五种植物。这是为了对应五毒而特意选择的。比如菖蒲属木克蛇,艾草属水克蜈蚣等等。所以端午这天很多人都会用五瑞来装饰自己和房屋。

比如用菖蒲根雕成小葫芦佩挂在儿童胸前辟邪。将艾草扎成人型或虎形悬挂在房梁、窗框和门口以达到除疫的目的。石榴花也是如此,石榴花开在五月,又称五月之花。每到端午日,女子便将石榴花佩戴在头上,可百毒不侵。

在端午节,人们也会用菖蒲将大蒜绑在一起,悬于门楣以驱邪。也有人会悬挂在厨房灶头上方,据说能祛病消炎。龙舟花也是同样的功效。

此外,端午节这天为避五毒还有吃五毒饼,张贴五毒剪纸,穿五毒衣,睡五毒枕等风俗。家家户户还会在门梁上刻上桃印以达到避毒的目的。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