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地调查和考古发掘,目前可知的昆山境内出现过的古城共有十四个: 东城、根据史料,早在春秋末年,吴国就在今天的玉山镇境内建有东城和西鹿城两座城。东城商业街位于前进东路与新星路交汇处,此地古有吴王寿梦所筑的昆山古城——东城。 西鹿城、春秋末年,巴城属吴国管辖,位于都城姑苏的东部。吴王寿梦生性好猎,又在城西部卜庙一带圈出一片土地,建“西鹿城”作为王室豢鹿守猎之所。 鹿城。相传吴王寿梦好猎,曾经在城西卜山下(今红峰新村一带)豢鹿狩猎,潇洒过一番。 巴城、在距巴城老镇西北300米之遥,原是巴城镇勤丰村西端的西巴城自然村。据巴城志记载:1986年挖鱼塘时,在“西巴城挖得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形态各异的鼎脚(陶)及豆、罐、瓮等残片随处可见。该地域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 雉城、昆山市巴城镇雉城村,巴城境内雉城湖畔建有雉城。 南武城、清代和民国以来的文化人,却都喜欢用“南武”落款。严格地说,南武是新阳(昆山的一部分)的别称。武城位于阳澄湖的东北角,巴城镇境内。 春秋吴国水寨南武城在今巴城镇西北北潭村,是吴王阖闾为抵御越国和淮夷侵扰而建造的水城。 尉城、尉城(今周市镇斜塘村的城隍潭就是当时尉城的所在地) 东林城、东林城(今周市镇东明村的牛浜就是当时东林城的所在地) 鸿城、 西岑城、西岑城又称西岑冢。据《昆新两县续补合志》卷五冢墓补遗:“西岑冢,《越绝书》:西岑城,越王孙开所立,以备春申君;使其子受之,子死,遂葬城中。” 颜县城、 瓦浦城、 金城、金城又称金城基,位于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百家村陆巷二组,地表尚存部分城垣。《康熙昆山县志稿》载:“金城,在县东三十里,城基犹存,相传吴王所筑,今犹有金城浦之称”。 度城 度城在淀山湖镇西南复光村,位于淀山湖口,是古驿道经过的地方,根据作战需要,在此挖濠筑城作为临时据点完全可能。该地在历史上曾设过度城村、镇、乡,现存度城桥和善度桥两座古石桥梁。 以及昆山县城。 元朝知州费复初为避免海寇侵扰,带领军民修筑城池。东起城河,西至仓基河,南起正阳桥,北至马鞍山北麓,设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六个城门,基本奠定了昆山城的规模。 到了明代,知县杨子器开始在土城上建起城楼,东门叫宾曦门,南门叫朝阳门,西门叫留晖门,民间又叫大西门,北门叫拱辰门,东南叫迎薰门,西南叫丽泽门,也叫小西门。嘉靖年间,依然是为抵御海寇,加强城防。顾鼎臣奏请朝廷将土城改为砖筑。 昆山市中心是这样的 阳澄湖 阳澄湖以前叫“阳城湖”,和附近的傀儡湖一样,原来是一座城池。后来因为地震才沦为湖泊。 =========================== 城墙是中国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墙一方面抵御着战火和灾异,一方面又为商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温床。随着农业时代的远去,城墙仿佛历史巨大而沉默的背影,如今更多地只是作为城市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物,还依然守候在城市的边沿。 ========================== 地方志-府志摘录之苏州府(下)苏州古城遗存 娄县故城 在昆山县治东,吴子寿梦所筑。《吴地记》云,长洲东百里秦时古疁,王莽改为娄。《吴郡志》云,娄县今谓之昆山县,县东北三里有村曰娄县,盖故县所。《三国志·张昭传》:魏黄初三年封昭由拳侯,后孙权改封娄侯。《陆逊传》:建安二十四年进封为娄侯。 南武城 在昆山县西北。《汉书》娄县注云:有南武城,吴王阖闾起以御越者。《越绝书》云:娄北武城,去县三十里。今为乡。 金城 在昆山县东三里,相传吴王所筑,基址犹存。 东城 在昆山县东三百步。《南畿志》云:今桥巷犹以东城名,耕者于东寺后多得古城砖及铜箭镞。 西鹿城 在昆山山下,有卜将军庙碑云葬于昆山西鹿城。 巴城 在昆山县西十八里,其地有巴王冢、巴城湖。 雉城 在昆山县西北十八里,今雉城湖即其地。 昆山旧县 即今治,在郡东七十里,本汉娄县地。《吴地记》云:地名全吴,水名新阳,梁大同初置昆山县,因县界昆山为名。 信义旧县 在昆山县西二十里。《太平寰宇记》云:梁天监六年,以娄县地分置。《旧唐书》志云:梁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取县界山名,今昆山信义村即其故址。 范公亭 在昆山县荐严寺后圃,宋参政范成大读书寺中,游息于此,遂名。 四贤堂 在昆山县治。宋李衡为御史,与谏官王希吕相继论张说不报,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直学士周必大不草制,四人同时去国。布衣庄治赋四贤诗以纪之,后衡孙潜作堂于家,画四贤像并祀之。 喜廉堂 在昆山县治。宋陈世昌自郡守召对,理宗有一廉可喜之语,因名其堂。 半隐堂 在昆山县治,宋莫仲宣所筑。又有西园,其别墅也。韩侂胄当国,仲宣闲居十年,号西园居士。 玉山草堂 在昆山县西界溪,上元顾德辉筑,颜名玉山佳处。附元杨维桢《玉山草堂》记:昆山隐君顾仲瑛氏,其家世在昆之西界溪上。既与其弟为东西第,又稍为园池别墅治屋庐其中。名其前之轩曰“桃源”,中之室曰“芝云”,东曰“可诗斋”,西曰“读书舍”,后之馆曰“碧梧翠竹”,亭曰“种玉”。合而称之,则曰玉山佳处也。余抵昆,仲瑛必居余佳处所,且求志榜屋颜。按郡志,昆山县华亭陆氏祖所窆,生机云,时人因以玉出昆而名山。昆邑山本号马鞍,出奇石似玉,烟雨晦冥,时有佳气如蓝田焉,故人亦呼曰“玉”,又曰“昆”。而仲瑛氏之居,去玉山甚远矣,奚以佳名哉山之佳,在去山之外者得之,山中之人未知也。如唐之终南,隐者与司马道人指山之佳,身固在山数百里之外也,虽然终南之佳,终南之隐者未知也。借佳为捷仕之径,千古惭德。至于今,山无能掩焉,若仲瑛氏之有仕才而素无仕志,幸有先人世禄生产,又幸遭逢盛时,得与名人韵士日相优游于山西之墅。以琴樽文赋为吾弗迁之乐,则玉山之佳,非仲瑛氏不能领而有之,与终南隐者可以辨其佳之诬不诬矣! 卫泾宅 在昆山县石浦。其第有友顺堂,宋宁宗书额。 叶盛宅 在昆山县东城桥西,内有箓竹堂。 顾鼎臣宅 在昆山县鳌枫桥。 归有光宅 在昆山县酒坊桥南。 卢熊隐居 在昆山县治西南鹿城。 问潮馆 在昆山县西驷马桥下。《吴郡志》云,昆山虽近江湖,自古无潮汐。宋绍兴间,有道人云:潮过夷亭,出状元。是时潮忽大至,知县叶子强乃筑问潮馆于水宾。明年,邑人卫泾魁天下。 北园 在昆山县漳潭,陈氏园也。石湖范成大书额,东浦黄简为记。 乐庵 在昆山县圆明村,宋李衡归老之地。 乌夜村 在昆山县城南,晋穆帝何皇后父淮寓此。产后之夕,有群乌夜惊于村落,自后有乌夜呜,必邀恩赦。 寒翠石 在昆山县顾德辉玉山草堂前,德辉自撰拜石坛记。 宋仁宗御书碑 在昆山县清真观内,即放生池碑也。县令项公泽跋。 阴阳柏在昆山县永怀寺内,高丽国所进。高宗以赐王绹,绹种于寺大殿左右,高与殿齐,左花则右实,右花则左实。遇仙树,在昆山县信义村。宋龚猗遇异人,为植银杏,后繁衍至七十余颗,乡人称日过仙树。 唐卜将军墓 在昆山县西鹿城乡。尝有人得断碑,其略云:将军姓卜,名珍,字文超,西河人。伟异有大志,敬宗时纪纲顿委,藩镇骚然,将军奋孤忠,勋业为世所重,宝历中卒,葬此。 五代吴越秘书郎姜希业墓 在昆山县姜里村凤凰墩下。明嘉靖中,村人取土得石,志云:希业字可大,吴中人也。仕吴越为观察巡官,以秘书省校书郎,宋乾道中卒,葬此。 宋参政王绹墓 在昆山县童桥南。 侍御史王葆墓,在昆山县东南新漕里。 孝子周津墓,在昆山县小虞浦杨巷村。 侍御史李衡墓,在昆山县东南圆明村。 陈墓,在昆山县五保湖水中,当锦溪之口有墩,相传宋高宗之妃陈氏葬此。 处士刘过墓在昆山县马鞍山东。 太师卫泾墓,在昆山县东南石浦镇。 元高士顾阿瑛墓在昆山县。 训导郭翼墓在马鞍山之阴。 高士顾权墓在马鞍山北麓。 明太常黄子澄墓 在昆山县马鞍山阳。子澄死后,子彦修潜充县里正,收骸骨藏焦山,至洪熙元年乃葬于此。邑人侍郎刘琏为志,万历初裂出于土,载遇难事甚详。 孝子陆安墓,在昆山县荐岩寺南,烈妇钟氏祔。处士张伯英墓,在昆山县川乡萧野之西原。 尚书顾礼墓在昆山县马鞍山北麓。 侍郎刘琏墓在马鞍山麓。 布政盛颐墓在昆山县北。 太常夏,在昆山县东南迎钟浦。 处士龚诩墓在昆山县儒学后。 府尹高敞墓在昆山县东南门外。 侍郎叶盛墓在昆山县南湓渎里。 孝子支琮墓在昆山县虞家巷。 侍郎周广墓在昆山县东北蔚州村。 府尹柴奇墓在昆山县庙墩。 副都李宪卿墓在昆山县一保。 侍郎顾章志墓在昆山县六保。 知县张振德墓,在昆山县东南蔡巷村。 度城 在新阳县东南七十里,相传为黄巢所筑,旁有度城湖。 颜县城、瓦浦城 并在新阳县东南,皆古经所载。 虹月楼 本名红月楼,在新阳县通阅桥西。元人朱君璧善画,尝作紫雾龙宫图,十年始就,妙人神品。末年兵乱,君璧抱图坐楼中,遥望虹气贯月,疑有至宝,踪迹而至,裂之而去。杨铁崖易其名曰虹月楼,并记。 郑氏园 在新阳县马鞍山前,宋郑竦所筑,叶梦鼎题曰“玉山佳处”。 明侍郎虞祥墓 在新阳县南金涧里。 尚书周伦墓,在新阳县县新洋江东车塘里。 寺丞归有光墓在新阳县治金涧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