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雾满拦江 (01) 端午节到辣,嗨起来! 多数节日,只是时间刻度。比如春节什么的,标志一年过去。 但端午节是个人性刻度。 记述我们的心,在这个世界所承受的伤痛。 (02) 怀念屈原。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就是在端午这个美好的日子,跳江了。 为啥要跳江……那江水多凉呀。 不跳不行啊,真的太憋气了。当时的情况是战国,天下七雄,秦国的国力是老大,楚国和齐国的国力,排到二、三名。 屈原是楚国的大夫,他建议和齐国结盟,如果秦国敢扎刺,楚国和齐国哥俩一起上,不信打不残秦国。 果然,楚国与齐国结盟后,秦国真的怕了。 但是不欺负人,秦国就全身不爽。 于是秦国就想,唉,为了祖国统一大业,那啥,我就受点委屈,派个人去离间楚国和齐国吧。 就派了说客来楚国,挑唆楚国和齐国断交。 屈原拼命劝谏楚王:主上呀,那啥,你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秦国不敢打我们,就是因为我们与齐国结盟。一旦和齐国断交,会被人家打死的呀。 楚王曰:道理我都懂。 ——可是人活着,不就图个舒坦吗? ——谁让我舒坦,寡人就听谁的。寡人就是不想过好自己这一生! 楚王听小人挑唆,和齐国断交。然后被秦国按在地下捶,打得那叫一个惨。 悲愤的屈原,不忍看故国被人家活活打死,就跳江殉国了。 ——我们怀念屈原,就是渴望人性的光明磊落,一心为了家国,根本没有自己。不媚上,不谀言,不见风使舵,不说违心话,不向人性的暗黑低头,纵然现实的冥顽如岩石般坚硬,也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我们就是这样正直。 习惯了。 (03) 我们都是屈原。 耿直,正派,见不得污浊,容不下丑陋。眼里不掺沙子。 我们怀着善良的愿望,行走于人世间,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老板,我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们不伪饰,不花言巧语,堂堂正正,实实在在。遇到问题我们就直率的指出来,因为我们没有恶意,是真心的为了你好。 可是奇了怪,我们这辈子,总是和屈原一样,碰到楚王。 逆耳忠言,人家听不进去。 人家就听小人的。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正人君子江边徘徊,卑鄙小人欢乐开怀。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04) 最近有个小女生,准备离职,在网上发了个贴子: ——可是网络上一面倒,都说这小姑凉的这个“嗯”字不妥当。 哪儿不妥当呢? 想要知道妥还是不妥,还是从屈原说起。 (05) 假如我们穿越到屈原时代,那么就会发现,我们面对着一个奇怪的客户:楚王。 楚王最大的特点是——情绪化严重。 他不是不知道利害关系,这么大的一个人了,他啥不知道? 知道归知道,但过于强烈的情绪,让他更多时候,处于好恶认知的状态中。 什么叫好恶认知呢? 就是他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是看利害,也不是看是非对错。 ——就看自己喜不喜欢。 ——喜欢,你宰了他,他还说爽到爆。 ——不喜欢,你给他机会统一六国,他也不干。 ……他为啥这个样子呢? ——因为人性! (06) 古人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 人性就是: ——批评别人时,超级有智慧,字字句句说到点子上。 ——说到自己时,超级不靠谱。越说离正题越远。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看别人时,是用理性的眼光,一眼看透本质。 ——而当我们看自己时,是用情绪化的、低龄化的、幼稚化的眼光。 回到战国,再说楚王。你看他昏愦,他还嫌你缺心眼呢!你不缺心眼,你咋就没当上楚王?而让人家当上了? 我们没当上楚王,就是因为我们比楚王更情绪化。但当我们看楚王时,却是用的百分百理性的眼光——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巨蠢的人,或是在事业上有极大发展,或是在经济上有巨大自由。这时候我们就会极度震惊,这老天爷是不是瞎了眼?这么蠢的人,你居然还给他钱?还给他事业? 《伦语》中说,春秋年间,孔子火了。于是就有人说:谁说孔子牛?孔子也有缺点的,你看那天我就发现了孔子的一个缺点——孔子的学生曰:孔子当然有缺点,但圣人的智慧如太阳,圣人的缺点,犹如太阳黑子。纵然是太阳黑子,也比你的优点亮万万倍!放着这么好的圣人你不抓紧学,一门心思在人家身上找缺点,你是不是有病? ——我们认为人家蠢,是因为我们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人家。而我们认为自己聪明,实则不过是用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07) 明了人性,就分出了成事法则与败事法则。 成事法则,就是把事情做成的策略。 败事法则,就是把事情搞砸的策略。 成事法则——就是理性对待自己,抚慰对方的小情绪。 败事法则——就是从自己的情绪出发,却要求对方理性。 知道这两个法则,就知道楚王是怎么上套的了。算计他的人,正是用了成事法则,宝宝乖啦,你不是想舒坦吗?阔以阔以,你想怎么舒坦,咱们就怎么舒坦。是横躺还是竖卧?是四仰还是八叉?想要什么姿式,都随你。 谁的内心,不是个小公举呢?他都是楚王了,就图个舒坦,这要求高吗? 正义人士面对这一招,是落了下风的。因为正人君子是给自己设限的,一定要高大上,一定要正能量,不能鼓励对方颓迷消沉。更不认可对方心中的原始欲望。这就和楚王心中的小公举杠上了,人家想舒坦,你非让他自律,他当然发飙。 如果正义人士运用成事法则,就会有无数的招术可用。比如说用小人的招术对付小人,让小人的阴暗暴露于阳光之下,或是干脆派了热血刺客,拿着刀去和小人慢慢商量。如果你把握住成事法则,自然会有不突破人格底线的完美策略。 但正义人士,往往不肯这么做。 ——因为正义,本身就是最激烈的情绪! (08) 回到要离职的小姑娘,看看她与老板的对话: 仔细看看双方对话,就会发现: ——小姑娘抱怨老板跟她讲大道理,事实上老板哪里有讲大道理?只是讲了点职场常识! 再看小姑娘与老板的交流,她采用的是完全的对抗式、封闭式、不合作式语言。 老板问她,明天有什么安排?她回答说:明天去市场——看看这句话,明天几点去?和谁?目的?事后安排?……拜托呀,这是职场上在谈工作,你的信息必须要精准、全面、简捷。以便于合作者确认,以便于后续工作配合与安排,这是职场常识呀姐! 但小姑娘拒绝常识,故意不说清楚,含糊其辞,不服你去死! 老板也不敢惹她,只好追问一句:都安排好了吧? 老板的意思,是让她补充确认。 她可倒好,来了个:嗯。 ——“嗯”这个字儿,是个零信息回馈。 ——“嗯”这个字儿,哪怕是情侣聊天,都意味着争吵的开始。 所以说小姑娘是对抗式、封闭式、不合作式。她拒绝透露丝毫信息给老板,让老板彻底陷入抓狂,只好说几句职场常识,希望小姑娘明白,大家是一个团队,必须保持流畅的信息沟通,才能够让整个组织活起来,才能够达成有效合作。 结果这个提醒,让小姑娘炸了。 她为什么炸呢? ——因为她以极端情绪化的方式,对待工作。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人性。 如果小姑娘是楚王,手里有资源,大家要套走她的资源,当然会理性的克制自己,哄着她在情绪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问题是她不是呀,她只是个打工的,却要求老板客户带着资源来哄她。这不成了搞笑了吗? (09) 让我们做个粽子一样的圆润之人。 不失正义,还能够解决问题。 能安抚别人的情绪,也能与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 (10) 曾有位老外,在中国吃粽子。 人们震惊的看到,老外手持餐刀,呱呱呱把粽子连皮带馅,切成若干块。然后严肃的把粽子馅和皮分开,吃一口粽子,吃一片包粽子的叶子。吃叶子时,噎得老外直翻白眼,但是他还是坚持把全部叶子吃完了。 然后老外发了条消息: 中国的美食,超好吃。只是搭配的生菜有点硬。 哈哈哈。 其实这只粽子,就是人性。一部分是理性,一部分是情绪。没有理性,我们就是毫无价值的皮壳,没有情绪,我们就变成了冰冷冷的机器,连人性都失去了。所以端午节的粽子智慧,在于包裹的叶子看似无用,实则大用。这无用之物恰是最美好食物的载体。同样的,情绪也是我们理性的载体,我们不仅要学会抚慰别人的情绪,避免对方受伤而不要从中渔利。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自身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让理性更规范,让感性中的爱、温暖与情怀,帮助我们获得更真切的现实感受。让我们心中的正义与耿直,变得柔韧,变得更易于让人接受,变成我们自身智慧的一部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我们心中,我们是永远的屈原,永远的那么高傲,不屈,永不向堕落的阴暗力量低头或屈服。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成事法则的加持,需要智慧的力量,帮助这个世界改变那些不好的东西,让人性呈现出更美更光明的一面。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雾 曰 高考,算是中国孩子的成年礼。 在这一天,当你意识到成年的重量,就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此后的你,将获得、或是必须获得独立思考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