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闻:货币战争的概念、起因、历史与影响

 青甲天下 2019-06-08
 

DailyFX每日为您带来外汇市场新闻及分析,

点击上方即可订阅我们哦!

摘要:货币战争的根源是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不平衡,全球范围内的货币竞争性贬值对全球全球经济造成打压,扰乱金融体系。

货币战争是什么?
货币战争(currency war)一词最先是由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於2010年提出来的。当时美联储采取巨额量化宽松政策,创造一个低利率环境,给美元带来下行压力,推动了其他国家货币的升值。

货币战争,实质上是指各国间的经济战争,指各国通过控制货币的价值和发行量来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一旦这种竞争变得不可控制,就会演变成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

货币战争的起因
货币战争的核心是使用各种手段令本国货币贬值,从而在出口上占有价格优势,但这是以损害贸易伙伴为代价,来获取本国经济的暂时增长。货币战争的根源是国际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不平衡。

第一次货币战争起源於1921年,当时欧洲国家在一战後陷入财政紧张,德国率先执行恶性通货膨胀令马克迅速贬值,在这之後的1924-1929年,德国工业增长迅速超过其他国家,法国、英国紧随其後。1933年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代,罗斯福实施金融改革也同样令美元贬值,英国随後进行第二轮货币贬值,法国在1936年继续跟进。各国之间的恶性贬值竞争令经济环境越来越差,1936年美、英、法三国财政部签署《三方货币稳定协议》才最终结束了这场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的历史与影响
对於一个主要依靠出口的经济体,货币升值将会使其出口产品对其他国家而言更加昂贵,其他国家就会寻找价格相对便宜的产品,这样货币升值就会导致其出口额的减少,在过去二十几年中,日本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1998年9月,美元/日元当时的汇率接近150,一辆汽车出口到美国的价格为3万美元,成本为350万日元。若一辆出售到美国,换算成日元就是3万美元*150=450万日元,净利润为100万日元。到2016年8月,美元/日元汇率报价为100,此时一辆出售到美国的汽车价格换算成日元仅为300万日元,加上350万日元的成本,从之前的净利润100万变为净亏损50万。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制造商就会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么提高价格(此举将削弱其竞争力,),要么承受亏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经济体通过努力干涉、打压本币的方法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最终推动经济增长。

以日本为例,2012年底日本众议院选举,安倍晋三当选日本新首相,上台後安倍晋三著手实施“三支箭”的刺激政策,日元因此大幅贬值,日经225指数也因此突升至2008年以来的高位。日元贬值,国外的消费者能够更加容易地买到日本的产品,而海外销售额的增加推动公司股价格上涨。到目前为止,安倍的政策对日本经济都是有效的。
 

许多国家在面临危机时都会采取这种行动,但每个国家之间的恶性贬值最终会带来更为紊乱的经济环境。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或者说出现通货膨胀时,央行一般会通过加息来抵消物价上涨,但如果加息速度不够快,物价持续上涨,良性通胀就会演变成恶性通货膨胀。在恶性通货膨胀中,一加仑牛奶的价格可能会达到350美元,一包口香糖的价格可能会是25美元。

在这样的环境中,物价变得不可控,民众出现恐慌,资金也会纷纷逃离该经济体,因投资者更加担忧所持资金的购买力。实物资产如黄金和房地产价格则会飙涨,因为在恶性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同等现金的购买力要远低於良性通货膨胀。

货币战争可能出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每个经济体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同时又没有对其贸易伙伴造成太大的冲击。最乐观的局面是全球经济正常化、各国央行能够利用最喜欢的政策工具—利率来调整经济。想要达到最好的结果,首先需要全球经济同步增长。

世界经济自2008年金融危机後陷入困境,欧债危机至今尚未解决。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开启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这是一种印刷美钞、买入债券的行为,从技术上导致了美元的贬值。美元贬值的行为增加了日本出口商的压力,日本也跟对采取行动打压日元。不仅如此,其他一些经济体也开始加入了令本币贬值的行动中。

欧洲的形势则更加糟糕,因为欧元区只有统一的央行,但没有统一的财政部,也令统一印刷欧元的行动变得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凸显出欧元区面临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在当时西班牙总体失业率超过25%、低於25岁青年的失业率高达60%、意大利失业率也超过11%的情况下,欧元却面临著升值的压力。

2008年美国的受困资产援助项目(TARP)未能为市场提供持续支持,之後美联储采取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措施,从而为窘迫的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下图表现的就是采取TARP和QE1时ICE美元指数的表现。
 

不幸的是,TARP和QE1的效应很短暂,美联储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条件,但经济数据并没有出现改善,这令投资者更加感到恐慌。金融危机的景象仍历历在目,为防止其再次暴发,美联储在2010年第4季度引入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措施,其目的是进一步为美国经济提供支持。在一定时间内,QE2发挥了其作用。

美联储本希望QE1 和QE2能够为经济提供足够支持,从而使经济数据出现改善。不幸的是,许多经济数据和股市并没有出现同步改善。当QE2结束时,股市再次下跌。这一次美联储对实施新一轮宽松措施感到担忧,因为随著更多的美元注入经济体,通胀压力开始呈现。所以在结束QE2後,美联储采取了所谓的“扭曲操作”,这是一种出售短期债券(到期期限低於3年)买入长期债券(到期期限为6-30年)的行为。

扭曲操作与QE的差别非常明显,由於前者并非通过印刷令美元自动贬值,因此没有令市场产生贬值预期。下图显示的扭曲操作後股市同样大涨但美元没有同步下跌。

随著扭曲操作接近尾声,美联储希望耐心评估经济,来检查一下之前的刺激措施如何帮助经济增长。不幸的是,结果远不如人意。市场开始下跌,经济数据开始转向恶化。2012年5月份,市场大幅恶化,其中标普500指数在5月1日至6月1日之间下跌了8%,绝大部分资金流向避险资产。因为投资者倾向持有美国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元。如下图∶

同年9月,美联储在政策会议上推出第三轮QE,随後的不到两周时间内,标普500指数刷新当时的年内高点,不过好景仍然不长,投资者担忧美国经济所面临的另一难题—财政悬崖,股市再次下跌。
 

与之前相比,市场对QE3的反应较为特别,美元并没有和之前一样大幅回落。不仅如此,市场的上扬也远远没有之前长久。由於在2012年末扭曲操作结束,美联储宣布进一步延续该项目,尽管和开始的操作略有不同,但仍宣布每个月购买850亿美元的资产(和扭曲操作一样,这样的操作也没有印刷新的美元)。
 

进入2013年美联储仍在继续其激进的宽松政策,这一次没有限制时间和规模,在失业率明显改善之前将持续实施宽松措施。直到2015年12月,美联储才开始2008年以来的首次加息。

 

欢迎点击右下角的“”,与好友分享精彩内容

本文仅为一般市场评论,并不可能构成任何形式(税务、法律、会计)的投资建议。本文并不构成对特定金融产品之直接投资邀约或推介。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依赖本文资讯,其作为及不作为亦不应以此作为依据。我们对任何人士以本文为基础之作为或不作为所导致的结果并不负责。 我们对所提供内容的准确性或信息的适当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并不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就此而言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传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适用法律所允许情况下除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