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高考——科举是什么样的?

 mxb08 2019-06-08

今日高考,一年一度万人大军过独木桥的盛况再次上演!不过高考不是现代才有,古人也有哦~而且难度系数也相当之高,今日来跟诸位聊聊古代高考——科举!


「高考」的起源

「科举」为分科举人(选拔人)意,我国真正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杨坚,继行于隋炀帝杨广。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爱好文学,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是后代科举考试文字的开始,又设明经科,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古代「高考」是场持久战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谓「三月廷试」

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

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古代「高考」悲催考试条件


科举考试的考场叫做贡院。以清代为例,科举考试分为四级:

县一级考试称为县试,考中就是秀才

省一级的称为乡试,考中就是举人

在京城全国统一考试称为会试,考中就是进士

最后由皇上亲自进行殿试,钦点三甲,圈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考试的时候,每个考生占用一个号舍,号舍相当简陋,长宽三四尺,像监狱的「号子」,为防止作弊,四面通透,冬不暖、夏不凉,运气不好号舍分到临时厕所旁边,气味那叫个酸爽。

考试的事差不多直接歇菜了。由于条件艰苦,压力大,考生在贡院考出毛病甚至搭上性命的事情屡见不鲜。考生对此多有抱怨,曾有人在考场偷偷留下了「未登青云路,先进枉死城」的诗句。

古代「高考」吓死人的参考资料


据记载古代科举考试主要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即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试帖诗是诗体的一种,考试时以古人某一诗和成语为题,并限定某一韵脚,以歌颂朝政为内容,作出诗来。

而那些书生们要背的资料多如浩海:《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共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

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科举考试酱紫录取


「科举」成绩分三等:一二三甲

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

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都赐「进士出身」

三甲取若干名,都赐「同进士出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