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老王abcd 2019-06-08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原创:錾悦

图片节选自网络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十年寒窗苦,只待金榜提名时!

道尽~古时学子刻苦、辛酸的赶考求学路,

也是学子们改变命运的途径!

古时科举制度里,如何一路K·O,进阶?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院试

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

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

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

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或相公。

童生试

也叫“童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乡试

唐、宋时称“乡贡”“解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

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

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试。

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又称“秋闱”,为正科。

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考三场,每场三日。

考中者称“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第二名称“亚元”。

届时,朝廷选派正副主考官,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乡试的场所称为“贡院”。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由礼部举行,皇帝任命正、副总裁,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

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考试初在二月,乾隆时改至三月。

考中者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元”。

会试后贡生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决定取舍、等第的殿试,

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释褐授官。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殿试

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

皇帝亲临殿廷,对会试录取的贡生亲自策问,称殿试,亦称“廷试”。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土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土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小学 · 中学 ·高中 ·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